dittono

终于找回了密码!!!

因为车祸+堵车+迟到+饿肚子+没睡醒而感到糟糕。 上班只有两个好处:低风险赚钱+提供稳定感 如果不围绕“准时”这种抽象体验来生活,人生会怎样?准时和ddl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还没想明白。

“说没就没”的感觉,至少前两年是体会过了,于是也真的不敢丢工作。可是身心俱疲,也不是假的。 其实我挺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讨厌甚至偶尔喜欢的工作内容,难得友好的氛围,还能练习新技能和新的做事方式。 也感觉自己具备了原创的基础能力和方向,但就是迟迟无法动手。倒不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只是从模模糊糊的想法到实际有产出,还有些距离。 但即使是自己做事情,难道就不需要以时间来框定日程了么? 活着太难了……

在地铁上第二次遇到那对母女。 女儿看上去比我稍稍年长几岁,母亲也比我母亲年长些。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她们的容貌、姿势、口音都非常本地人。 尤其是本地人当中“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那一类的典范。 第一次见到她们的时候,两个人从不同站上了不同的车厢,在地铁上找彼此,女儿大声斥责母亲怎么说好了在某处碰面又变卦,害她一通好找,总有一天自己要被她气死;母亲也热热闹闹地回应,你这个当闺女的怎么这么说话,辩解自己上车位置没问题还找到了座位。 虽然语气急切,但她们谁都没有真的在发脾气。 这大概也是让我对她们感到亲切又好奇的原因。

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显是母女的两个人会同时在早高峰搭地铁,竟然同时间上班还顺路么? 不过看她们的穿着打扮,更像是要出去玩的。女儿在手机里看到什么,拿过去给母亲看。 真好啊,和母亲一起出去玩,气氛还可以自然、放松、愉快。是那种即使大声吵起来也吵得很亲密的关系。 岁月静好得让人信服。

这样的家庭,两代人都不会孤独吧。 我姑且这样猜测和羡慕了。

好的家庭关系,要素是什么呢? 偏爱比金钱更重要。 我只是与他们的偏爱无缘,而已。

我总觉得自己不怎么有动力追星,漂洋过海去看演唱会的事情也就挑近的去过一回;除了精神崩溃需要自救的那两年收shop和场刊以外,几乎只买专辑不买周边,后来有流媒体了专辑也不再买,没播放装备。

我算是某种“饭”吗?看什么标准。从花钱来看,毛都不算;从追访谈看综艺来说,甚至看起来毫无兴趣;从歌曲和演唱会循环播放的次数来说,铁粉。 并非作品有多么高质量,只是符合我的癖好:复杂、怪异、不完美。 当然,好听还是好听的,十几年前Oricon霸榜和如今流媒体做数据还是不一样的。

卡屯真的是J家异类,或者说团体/组合中的异类。出道十多年,三人先后离职,搁在其他哪个行业的职场都是分分钟药丸。 小红可能是异类中的异类,脱团后结婚,结婚后离职,离职后创业,疫情期间拉着一帮朋友搞狼人杀直播,前阵子小明出来之后Ins/twi上大有J家前员工一起来搞事的节奏。 不愧是跟罗永浩一个星座的男人,巨蟹就是这么能整活儿。擅长策划和创新,但不一定擅长赚钱。 四舍五入算是AO吧,循环播放党架不住小红嗓子好。但即使支持他出来单干,我也觉得比起会唱歌,J家的打工经历才是他最硬的资本:钱、人脉关系、商业运营策略……这些都是从大厂或行业头部才能够积累到的资源。 步入社会再回头去看卡屯这一路走来,去看他们当时的很多选择,都觉得容易理解了。

无意间看到网易上了十周年的纪念精选,听完了很多感慨。 卡屯现在最大的卖点之一恐怕是情怀。乍一听不算好事,但谁说男团出名靠的是作品?明明是人设啊!那,以情怀作为卖点,粉丝买账,公司名利双收,有什么不好呢?赚钱才是硬道理。 但作为一个横杠+AO,还是会被这样的专辑编排击中。 其实五人时期我就没怎么听过卡屯的歌了,尤其是五个人唱六个人的歌,四个人唱六个人的歌。我不管谁努不努力,谁活不活该,少了原来的声部,就是整首歌都很不对。 但这张妙就妙在,它保留了所有的录音室初版,就像是这个团体剩下的人们,真正接纳了过去十年这一路下来发生的变化,然后让那些作品保持它们本来的模样。 甚至,哪怕我有段时间很抗拒三人屯,在听过这张之后也确实体会到了,每次有人离开,剩下的成员都真的在认真工作,推出新的、值得听的歌。没有守旧,没有凑合。 十周年,是所有这些时期串联起来的,沿时间线一直前行的整体历程。 不知道专辑策划过程中是谁主导了这个想法,真的很感激。

为啥我非要在writee写这篇,是因为我但凡去任何社交媒体上评论,光说自己是六人横杠+AO这个身份,都和出柜一样有压力。 我之前还跟人开玩笑,说饭谁都比饭卡屯省心,起码你们同为粉丝听过同一首歌,可以喜欢不同的歌。 饭别人那是“你喜欢他们这首啊!”“那首也不错!”“是的是的!” 到了你屯就变成“我喜欢六人版RF”,“你竟然还怀念那谁!你知道那谁给喜多川写情歌吗?你知道那谁吸毒吗?你知道那谁有多努力吗?!”“我喜欢4U,什么是六人版RF?” 分分钟打起来……

我不知道留下的三人有没有参与周年合辑的策划,或者离开的三人有没有抽个空听一听初回限定的第三张碟。如果有的话,希望他们也对前司、前同事甚至前粉丝,对自己过去这一段辉煌但可能也黑暗的人生,有多一些接纳、认可和释怀。

希望,如果六个人都能好好活下去,可以在头发渐白、啤酒肚渐长的年纪里,为了多赚一份养老钱,找个什么地方的舞台,像BSB、西城那样再聚首,相逢一笑,再唱一回中年大叔六人版的Real Face。

如是不枉我半调子横杠这许多年。

最近听说了太多事,一派和气之下,搞不好全员恶人。 虽然并不会因此受伤,但难免情绪起伏。 权力会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一个人?信息的选择性传递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判断? 本能远离这潭浑水的我没有答案。

另外一些事情,曾经以为,也许不了解就可以假装不知道,可以不去面对。 在华丽而辉煌的幻象背后的,难以清白的阴影。 但说到底都是要面对的。一直投射美好的期许,是行不通的。

想到这件事是因为,再一次关注到移动互联网对周围人生活方式巨大的改变。 从每个人手上播放着短视频的手机,到地铁里的屏幕滚动播放着官方宣传,再到电梯里恨不得每个厢面再多一块屏的吵闹广告…… 太嘈杂了。 我无法屏蔽这种嘈杂,但大概我可以让自己的生活里少一些嘈杂。

读纸质书变得困难。一次只做一件事变得困难。发呆和无聊变得困难。大脑休息变得困难。安静变得困难。

但在无聊、发呆、安静的时候,感觉是最舒适的。

梦再深刻,醒来之后也会快速淡忘。本来为了记住想抓住些什么情节,转念一想,不如让它自然流动,忘机就忘记了,留下就留下了。 有种被平行世界入侵现实生活的心累。 现实生活好啊,经过一次次的取舍和选择之后,变得简单而舒展,是现在,有因果,有未来。 平行世界是我的贪婪妄想,伸手与凝望、心中暗喜与摇摇欲坠,全是求不得。 是不属于这一命运的得偿所愿。

最近心情起伏挺多的,原因我自己都觉得好笑又悲伤,是因为试用了ChatGPT。 如果说过去我是知道或感觉老中在开倒车,现在就是体验到了它在加速开倒车。 文心一言行不了,不是因为百度,是因为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已经这样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看着自己关注的几个研究领域在台湾早就生长为能够整合到一门本科课程里的程度,真的有点想哭。 就像有个平行世界,里面有个我拜不到的师父,在教那些我成为不了的徒弟。 而我只能捧着一张偶然得到的syllabus,对着参考资料一份一份paper找过去。 当年知道就好了。可当年我不知道啊,如今知道了也太晚了。

为现在的工作立下了同样是两年的目标。 两年之后,也许我会喜欢这里,也许我会离开。 想润但是因为家庭原因很难润。 或许也要稍作努力。

终于获得邀请名额创建了一个writee账号。 有点复古,有点玄妙。

还没特别想好,这里是用于自我书写,还是做成相对正式的博客。 感觉这两样东西都在我的生活里缺席一段时间了。 不用着急做什么决定吧。

最近在看Hunter X Hunter,蚂蚁篇,看到最后有种看言情小说等主角团聚的心情。 蚁王这条线整体是很典型的悲剧。他从婴儿式无道德的纯粹残暴快速成长到成年人的自我意识、道德水平甚至关系能力,一路上升发展,结局还是因为种族身份被“人类不断进化的恶意”送走。 先是从丑恶变化到美好,继而在意义确认与实现的圆满盛宴中迎来毁灭。 昙花一现。 真的是很让人难过的事。 不过最终在小麦的陪伴中死而无憾,也算是作者的仁慈了。 况且,许多生命突然被夺走的人,故事中的路人也好,现实中的人也好,都没有夙愿得偿的选项。 他们只是在背景板里出现,然后突然地死去。 美好被摧毁而构成引人落泪的悲剧,甚至也要有角色的强大作为前提;普通的生命,作为食物的物种,美好或丑恶都太微弱,而难以被看见。 可能最源头的bug,就是嵌合蚁吃了人类,后代开始与人类使用同一种语言吧…… 语言相通即是悲剧的开始。

总之这个故事看完心情很复杂。 祝福作者身体健康,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