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陸軍小學堂之創立及第一期槪況
作者:鄧剛 刊名:廣東文獻 卷期:第2期 出版時間:1973-06-01 關鍵詞: 廣東陸軍小學堂 創立曆史 第一期概況 軍事教育 我國自甲午以後,強隣環伺,國勢阽危。爲救亡圖存,整軍經武,於是創辦陸軍各級學堂,以期培育將校人才,蔚爲國用。學制分爲小學、中學、軍官學堂三級。首先在各行省擧辦小學一所,又預定設置中學四所,分駐直隸、陜西、湖北、江寗,並於保定設立軍官學堂,由小學而中學依次遞升,迨至軍官學堂畢業,然後分發到各部隊任職。茲將廣東陸軍小學堂第一期槪況略述如後:
㈠第一期由光緖三十一年(公元一九〇五年)九月開辦,堂址設在番禺縣黃捕。
㈡是年六月公吿招生,並指示報名地點與及考試日期:考生年齡由十五歲至十八歲,係本省籍,須具有高等小學畢業程度或同等學歷。本期報考人數五百餘人,七月上旬開考。第一場檢驗體格,在南海縣高等小學堂擧行,計汰去一百餘人。第二場筆試,改在貢院內高師附小,祇考國文算術。國文試題有二:其一爲孫臏見弱虞詡示強論,二爲嚴子原強注重體育說。兩題任答一題。算術爲比例數兩條。計取錄正取生八十名,備取生十名。
㈢本期正取生由八月廿七日起限三日內入堂,逾期不到,卽以備取遞補。歷時兩日,已陸續到齊。當卽編爲兩班,依次分配寢室講室,並發給被服書籍用具等物。至攜來行李,悉數封存儲藏室內,不得隨便使用。
㈣是年九月上旬先行開課,每週課程按照學術科進度預定表實施。在初期對於精神訓話與及陸軍禮節最爲重視;學術之餘並勵行內務整潔。一個月後方補行開學典禮,由兩廣總督親臨主持,儀式隆重,實所罕見。
㈤本期課程,學科爲國文、歷史、地理、修身、日文、算術、幾何、代數、平弧、三角、物理、化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氣象學、生理衞生學(救急繃帶)、圖畫、音樂、國語、野外要務等。術科爲徒手敎練、持槍敎練、各個敎練、班排隊敎練、野外演習、柔軟體操、器械體操、刺槍、劈劍、射擊。其他有拳術、遊泳、足球及各種活動有益身心遊戲等。
㈥本期修業年限原定爲三年,因中學尙未開辦,故延長一年。迨升學陸軍駐寗第四中學堂時,僅得五十三人耳。當時由黃總辦士龍率領赴寗入學。
㈦歷任總辦監督曁各敎官姓名謹誌如下:總辦(卽校長):虞汝鈞、魏瀚、黃士龍。監督:張朝基、王體端、趙聲、韋汝聰。敎員:梁冠林、胡毅生、趙懿年、周來、蘇姜若、廖孔訓、蘇鵬、臧勵龢、湯滌、劉榮袞、林有志、王履康、左吉帆、何赤、霍滙泉、李仁軒。兵學敎官:蕭望歲、陳邦魁。學長:蘇德煌、何樹棠、羅國彬、蕭鵬擧。上述各師長多屬革命先進,如趙、胡、周、蘇諸師。其最著者梁冠師則爲朱九江先生入室弟子,餘皆積學之士,各有專長;至各敎官學長諸公多係由庠生改習武備畢業者。另有日籍總敎官井上璞,助敎村上九吉、宮澤千春與及醫官加藤忠一等。
㈧本期同學殉難死事者有何卓儔先烈,民國二年在武昌參加革命時慷慨就義。馮軼裴軍長在南京警衞軍任內積勞病逝。何貫中營長討陳之役在惠州陣亡。梁壽愷團長在增城陣亡。吳文獻蕭祖強在大陸被**殘殺。至於馮次淇、胡朝俊、韓賓禮、杜煊泰、李鼎曾、張際斯、鍾家驤、鍾材、蕭樾、蘇煥、鍾爵森、黃維綱、黃維勤、李炳煊、沈之犖諸君子亦於數十年來効力黨國,多所貢獻。
㈨本期同學現仍健存者有前大元帥府參軍趙超,前粵師長歐陽新均僑居香港。方炳彰、巫琦、鄧剛均在臺灣省定居,分別參加各種有關復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