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ffee talk
今天跟一个叔叔聊天,他就一直说我应该早点结婚,在中国到了合适年龄不结婚很另类。我说我觉得按照一个人的情感状态就判断另类才奇怪。他说他很包容,接受同性恋。现在国内90后都愿意不结婚,因为从小生长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受西方影响太大,学西方人不结婚,但西方人不结婚是有原因的。原因是啥不说。但中国经常会出台一些朝令夕改的强制性政策,所以还是不要太特立独行。这个观点我倒是很同意。从个人是否能在某种国情下生活得更好来看待结不结婚也是个很好的角度。后来我又从他的言语中听到,家庭带给他了很多情感之外的东西。对方父母的扶持,在很厉害的国企工作的连襟什么的。
这个叔叔还分享了一下他刚大学毕业留校时(87年左右),很有目的性但是又很自然地跟系领导搞好关系。后来有机会跟政府合作做生意,自己建立了业务也做的很出色,就这样积累了一些人脉和资源,虽然业务被人抢走了,后来又自己出来创业,公司到现在还在运营着。我觉得善于建立联系真的很好。正好今天看到微博上一堆人转发那种“看到那种跟谁关系都很好的人就想翻白眼”的言论,我感觉是一群karen狂欢吧,觉得别人友好就是假。?假怎么了,你很真吗,就是在气讨好的不是你。这跟长得好看就是整容的,女的开车就是有人包养有区别吗。2022年情绪价值这个词怎么火怎么不想想呢,绝对不能用(假)感情去换取利益,或者觉得不AA制就是捞女的那些人,脑子真的去看看吧。明明知道跟领导搞好关系能让领导对自己好一点,却不去搞,技术也就那样,相当于是什么方向都不去主动争取,不裁你裁谁呢(指我自己)。那他们看到我身边还有些很多技术好又会来事的岂不是要酸死。我真的太后悔没有跟他们学习了。我还老走高冷路线。总想用技术证明自己。然后还不是摆烂。高冷个屁。(另一个据我所知被裁的,不高冷,但是比较沉默)。今天看到有人说宋慧乔年轻时候演傻白甜或者鬼马少女,现在年纪大了些演复仇女,一直都符合大众审美。宋慧乔都傻白甜过。傻白甜真的很讨喜。要是跟利益过得去,就算不傻白甜,也别高冷吧。
叔叔一直让我去找爸妈分享下各自的人生经历,看能不能吸收点东西对我的择业思路有点帮助。笑死。这辈子没跟我爸谈过心。说到人际关系,我爸妈永远不会教我怎么去和人建立关系。都是很清高的人。我爸还对我不怎么样,会在我找他帮忙的时候找各种理由拒绝,让他去为我的事情求人都能把他激到要跪下来求我断绝父女关系。我妈是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方式是让我过年过节给领导送土特产(一些南方廉价食物)。我的领导比我大不了一两岁,真的打咩。我在去年过年的时候给领导发了那种很真情实感的短信。当时还觉得特别不好意思酝酿了很久。过完年谁记得。我自己都不记得了。这种频率的联系或者生硬的networking方式就是等于0。
还想记录的一件事是那个叔叔说他在大陆能用谷歌的时候,疯狂搜索了很多外国同行业信息,了解了美国欧洲那些国家的公司他这个行业的方法论,发展历史什么的。说如果想了解什么,就自己去查它的政治历史经济背景,不要看别人的结论。确实,虽然从小就知道应该格物致知,但是实际还是习惯流于表面,而且我的搜商还不怎么样。
刚回来搜一下为什么西方人不结婚,只搜到离婚率高,离婚赔偿金高。还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是觉得结婚这种事,即使在一个文化很凝固很单一的国家,都不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就算不结婚不主流,就算代表不结婚的人非主流,无所谓,既然目标是过的幸福,有意识的人一直思考怎么让自己幸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