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心态爆炸了。我妈对我的好永远都是些表面工作,做饭送水,从不问问我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我出国也不支持,还说工作了再公费出,就是不想出钱,还好我自己有积蓄。现在求别人给我介绍工作,那些b人简历不看完就挑刺没有体现特长,他妈的明明写了。跟着外人一起附和说我不好。我妈不跟我爸离婚就说明了她没心,他俩吵架我帮她出头结果她跟着我爸一起数落我。我跟她吵架了我爸就更是煽风点火阴阳怪气我。艹怎么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真的心态爆炸了。我妈对我的好永远都是些表面工作,做饭送水,从不问问我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我出国也不支持,还说工作了再公费出,就是不想出钱,还好我自己有积蓄。现在求别人给我介绍工作,那些b人简历不看完就挑刺没有体现特长,他妈的明明写了。跟着外人一起附和说我不好。我妈不跟我爸离婚就说明了她没心,他俩吵架我帮她出头结果她跟着我爸一起数落我。我跟她吵架了我爸就更是煽风点火阴阳怪气我。艹怎么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身体是意识的三维投影。投影会消失,本体会永恒。 意识在身体居住。也可以跳出身体。 身体不应阻碍意识。身体应为意识提供一个能让其随意行动的,开放并充满活力的场所。 不要停留在好,坏,对,错,美,丑。不要让意识停留或者浮光掠影,让一切接触到的事情都变成你的能量。
“even the heaviest, darkest things ultimately serve you and open you to a truth you wouldnt' considered before had you not been put in the context to see it.”
我妈真是拧巴极了
想帮我找工作-》微信询问朋友-〉对方以我的专业不对口/只招应届生拒绝-》对话完成,0成就,但觉得欠对方巨大人情
或者微信询问朋友-〉对方约我见面进行闲聊,并没有面试,我主动询问是否有工作岗位,对方说没有-》我妈认为原因在我,我见面时表现不好-〉没有后续,但觉得欠对方巨大人情
最后她也没有帮我找到任何工作。找关系这件事也需要先寻找需要的资源,判断可行性,通过利益置换等方式获取资源才能形成。但她光是询问一下大概,第一步都没做完,内心活动就让她力竭。最终她的感受是,她千辛万苦的付出,但是孩子不配合,还不感恩,孩子真不懂事。
因为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找别人帮忙时,无论别人答应与否,一开口就深感自己和对方地位的不平衡,于是瞬间产生极度的负债感让自己相信“虽然能力不如,但是我特别感恩所以我的道德水平非常高”来代偿。这个思维虽既不健康也无必要,但是坚持要承受那别人也没办法。但别转移给我呀。
好喜欢旅行!感受到集体意识里面好的那一部分了。地铁电梯两边绿色的墙壁,做脸部护理时听到的好像曾经在哪里也听过的音乐,在jelly中下沉的感觉,半睡半醒时对方轻轻的声音,无人的因此被我用来跑了好一会步的坡道。剪头发的人告诉我我是沙发。买到特别大颗的甜草莓。晾在阳台上的衣服散发着阳光混合洗衣液的温暖气味。
这个城市的要素搭配是那么完美:低密度的人口+随处可见的远山+北方的干燥气候。回家照镜子感觉自己的眼神变得不那么死板了。这就是当下的力量!!
希望以后自己可以给别人提供一个度假的地方。“来我这里度假吧。。”
总在失败来临的时候才会觉得“我讨厌失败”。其他时候就歌颂破罐子破摔。
今天看到一个微博说一个获得棕榈奖导演在做讲座时经常被各国学生的问到的问题都是诸如“你作品什么元素让你拿到棕榈奖”,“怎么进戛纳”一类的,关于创作本身的问题被问的很少。然后博主说这是“做题思维”,“总想着模仿别人”。导演本人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成功密码,只不过找到了之前业内没用过的一个视角,而找到这个视角就只是来源于“观察生活的荒谬”。
我没当过做题家,从小都是一个人玩玩学学,喜欢观察一些生活场景,做事情都是按自己一种本能的思维。工作后被教育了才开始学习别人的做事方式,或者把别人的东西用到自己的工作里。大部分工作确实很像做题。把它们干好干快就会想要去复制别人,因为自己思考是需要时间的,久而久之自己给时间也不会思考了。而灵感仿佛来自跳出套子去用一个更大的视角观察?当然高级的工作也是相当需要灵感的,因为要创造新认知。总之对比一番后我发现其实自己过去那样独自学习也很好,也有很多的成长。我还是很想建构精神世界,觉得保持敏感生动比变成不断压榨自己的工具更好。一想到这宝贵的感受力就感觉生命变成生机勃勃的大花园。
对我来说,可能在人生前半程体验各种学习方式,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天赋和个性。真正的共同价值能带来深深的触动,而优秀朋友带来的浅薄的刺激并不会让我真的上进,反而更迷茫了。
不管怎样的方式,人生都是有得有失,而让自己持续有能量才能深深地感到自我存在。
叔叔早上又发来微信,“这几次我和你的交流,你有没有总结?” 发了这些东西过去。。
1.思考问题多追根溯源,从历史政治经济去看待,找到事物发展的脉络
2.多从权威渠道了解真实的信息,多推敲,辨别真伪,而不是简单的接受别人的结论
3.了解行业发展的开端,历史过程,才能知道行业的前景
4.选择一个有前景的并且适合自己的行业深耕,而不是一看到短期利益的行业就去
5.找到自己的定位,以此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在不断完成目标中提升自己。经常用pdca等工具检视进展和目标的距离,目标做不到就要调整,调整环境,努力方向等等
6.利用好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目标去学习相关的东西,人生有很多方向,找到最快的方向成长起来,而不是在某个领域上面死磕
7.多和厉害的人接触,建立联系,寻求帮助,同时与人为善,个人的成长最终也为他人创造价值。
8.珍视家庭朋友,人有情感需要,听他人分享人生经历也是学习知识的好机会。
9.多体验多分析总结,把每分每秒的生活都转为自己的能量
10.人需要有一个框架或者基础,也就是要把很多基本问题搞明白,例如择业,为人处事,如何面对困难和压力等,把这个框架打牢,再思考上层建筑问题。
之前两次聊天后他都让我“总结一下”,我比较敷衍地写两三句。这次发完后收到了“[玫瑰][玫瑰][玫瑰][强]”。应该不会再找我了吧。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道理明白起来简单但是渐渐地就做不到。 但是这个叔叔还是挺令人佩服的。原生家庭爱说教但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失败家长太多,第一次看到爱说教但是确实身体力行的人,同时是积极体验人生而不是害怕得失的人。老板就是老板。
今天跟一个叔叔聊天,他就一直说我应该早点结婚,在中国到了合适年龄不结婚很另类。我说我觉得按照一个人的情感状态就判断另类才奇怪。他说他很包容,接受同性恋。现在国内90后都愿意不结婚,因为从小生长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受西方影响太大,学西方人不结婚,但西方人不结婚是有原因的。原因是啥不说。但中国经常会出台一些朝令夕改的强制性政策,所以还是不要太特立独行。这个观点我倒是很同意。从个人是否能在某种国情下生活得更好来看待结不结婚也是个很好的角度。后来我又从他的言语中听到,家庭带给他了很多情感之外的东西。对方父母的扶持,在很厉害的国企工作的连襟什么的。
这个叔叔还分享了一下他刚大学毕业留校时(87年左右),很有目的性但是又很自然地跟系领导搞好关系。后来有机会跟政府合作做生意,自己建立了业务也做的很出色,就这样积累了一些人脉和资源,虽然业务被人抢走了,后来又自己出来创业,公司到现在还在运营着。我觉得善于建立联系真的很好。正好今天看到微博上一堆人转发那种“看到那种跟谁关系都很好的人就想翻白眼”的言论,我感觉是一群karen狂欢吧,觉得别人友好就是假。?假怎么了,你很真吗,就是在气讨好的不是你。这跟长得好看就是整容的,女的开车就是有人包养有区别吗。2022年情绪价值这个词怎么火怎么不想想呢,绝对不能用(假)感情去换取利益,或者觉得不AA制就是捞女的那些人,脑子真的去看看吧。明明知道跟领导搞好关系能让领导对自己好一点,却不去搞,技术也就那样,相当于是什么方向都不去主动争取,不裁你裁谁呢(指我自己)。那他们看到我身边还有些很多技术好又会来事的岂不是要酸死。我真的太后悔没有跟他们学习了。我还老走高冷路线。总想用技术证明自己。然后还不是摆烂。高冷个屁。(另一个据我所知被裁的,不高冷,但是比较沉默)。今天看到有人说宋慧乔年轻时候演傻白甜或者鬼马少女,现在年纪大了些演复仇女,一直都符合大众审美。宋慧乔都傻白甜过。傻白甜真的很讨喜。要是跟利益过得去,就算不傻白甜,也别高冷吧。
叔叔一直让我去找爸妈分享下各自的人生经历,看能不能吸收点东西对我的择业思路有点帮助。笑死。这辈子没跟我爸谈过心。说到人际关系,我爸妈永远不会教我怎么去和人建立关系。都是很清高的人。我爸还对我不怎么样,会在我找他帮忙的时候找各种理由拒绝,让他去为我的事情求人都能把他激到要跪下来求我断绝父女关系。我妈是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方式是让我过年过节给领导送土特产(一些南方廉价食物)。我的领导比我大不了一两岁,真的打咩。我在去年过年的时候给领导发了那种很真情实感的短信。当时还觉得特别不好意思酝酿了很久。过完年谁记得。我自己都不记得了。这种频率的联系或者生硬的networking方式就是等于0。
还想记录的一件事是那个叔叔说他在大陆能用谷歌的时候,疯狂搜索了很多外国同行业信息,了解了美国欧洲那些国家的公司他这个行业的方法论,发展历史什么的。说如果想了解什么,就自己去查它的政治历史经济背景,不要看别人的结论。确实,虽然从小就知道应该格物致知,但是实际还是习惯流于表面,而且我的搜商还不怎么样。
刚回来搜一下为什么西方人不结婚,只搜到离婚率高,离婚赔偿金高。还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是觉得结婚这种事,即使在一个文化很凝固很单一的国家,都不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就算不结婚不主流,就算代表不结婚的人非主流,无所谓,既然目标是过的幸福,有意识的人一直思考怎么让自己幸福就行了。
今天在微博读到一首诗
《灵魂和身体》 鲁米 不要喂你自己的两边同样多。 灵魂和身体承载不同的负担, 它们需要不同的照顾。 我们常常把鞍座 放在尔撒身上,却让驴子 在牧场上自由奔跑。 不要让身体去做 灵魂胜任的工作,也不要把沉重的负担 加在灵魂身上,而身体却能将它轻易承载。
突然发现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喂养灵魂。我们会为了我们的生活,晋升,技能水平思考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却没有想过怎么把灵魂培养得健康坚强。灵魂就跟长相,身体素质一样,与生俱来的财富,稍加保养就可以带来无限的好处,却常常被无所谓地挥霍。
收到第一个拒信,来自neu,感觉要全聚德了。都不知道从哪里复盘起,感觉文书写的挺好的,gpa低但也有看到差不多的人录取了。现在就是后悔学校申得太少了。继续努力吧,准备吧,让自己每时每刻都变得更好一点吧。
“这个瞧不起那个看不上的人会带着理想穷一辈子” 哈哈能对我无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