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一个茄子需要几步

写在最前

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了!

有趣的是今年年初写过一个年度关键词的po,今天忽然想起来。 『忽然感觉2023年的关键词找到了,如果说2021年的关键词在于「热爱」,2022年的关键词在于「逃跑」,2023年的关键词在于「改变」。第一次特别执着于多年日记,已经厌倦了每年冬天都在反复拷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每个假期都在拖延和焦虑中既没玩到也没工到,厌倦日复一日的排练却从来没有上台。 所以23年就要和自己之前的做法都不一样,反着来做看看。 ——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哪些是一直以来软弱的妥协,哪些是可以接纳的自我吧。(2023年1月9日)』

*写到这里才发现自己引号的用法好像和港台是相反的。既然用了直角引号其实应该按照港台的直角引号用法的,但是懒得改了,请原谅我。

当时写的这段字现在看来觉得很含糊。到底要改变什么,到底什么是妥协和自我。回忆了一下,当时感到困扰的是:「我总是退而求其次」。 在「我想要这个」的愿望萌生之后,当然不可能百分百实现,但是没有达成的目标,到底多少是因为仅仅没有勇气去争取最想要的,又有多少是因为发现自己其实不想要或者能力所限呢。这就分别是「一直以来软弱的妥协」和「可以接纳的自我」。如果是后者,那么我就不会感到后悔。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后悔自己没有尽全力做自己想要的事情的时刻——多了去了!所以看这段话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就做自己最想要的做的,做直球选手?

那么一年过去之后,这个目标有没有达成呢?我觉得稍微有好一些。虽然这明显也是一个需要连续很多年的改变,今年做的就是把它从潜意识里面拽到显意识层面。精神分析不是说了嘛,在显意识的只是思想,但潜意识里就是命运。哪怕只是看见自己存在着一些限制性信念,什么都不去做,都会让它的魔力大打折扣。好像前段时间写过一个po(但是因为自己废话太多找不到了所以大概复述一下):「改变过去的想法我再也没有过了,因为每个决定都是我当时心理思维资源和外部条件下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而失去了过去的任何一个部分我也不会是今天的我。」所以2023年看来真的有内心成长吧。

一脉相承的就是2024年的关键词,2023年是对外直球,那么2024就是对内直球。 本来以为自己是个对自己诚实的人,但其实仔细一看好像也不是。不,完全不是呢!

不过之前这种不诚实都被掩盖住了,是对外直球了之后,才发现其实自己对内更是迂迂回回弯弯绕绕一点也不坦率啊!

在日记里是这么写的:『终于在个人生活轨迹上达到了「啊 就是这个」的确信感之后 才有心理资源来处理别的 心里对自己说「不是这个啊」「我要的不是这个」』

所以说2024年的关键词是「情感」,具体怎么做呢,完全不知道(理直气壮)。 或许主动一点?坦率一点?但总会知道的。明年年底再来验收吧!

说完了一些非常玄乎的东西,来写今年的分项总结。

朋友

一句话来说,今年认识了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反而更能认识到和我不一样的人。 除了和已经有的朋友继续保持着融洽的关系之外,也终于找到了和我几乎一致的人,也认识到各种方面和我相反的人。和朋友们一起看文学写小说写博客很幸福,一起写代码逛超市打火锅也很幸福。不知不觉,到了会对不一样的人感觉「很有趣」而不是「好讨厌」的年纪了。建立多面向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互相真诚地交流感情分享感受和提供帮助,是非常非常值得的事情!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没有认识到外国朋友!除了我英语没那么好之外,人在欧洲,怎么我连台湾人香港人马来西亚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没认识上啊,明年真的要加油了!

生活

今年9月开学之后终于人生第一次出国了。(天呐这人真的太宅了)(来了也是三个月都没出过本市范围所以不要问我为什么整天不挪窝了我是蘑菇)

最值得骄傲的是,厨艺大涨!(骄傲到必须加粗!) 虽然本来就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已经到达了那种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很会做饭的等级了,但是一直不太确定,现在可以确定了。我是真的很会采购、备餐和做饭啊!这么多年生活向日剧和日本生活方式书和各种菜谱没白看(叉腰)。

各种异国生活琐事也都平稳地处理下来,遭遇了短期找房子搬家退宿舍费等等事情也幸运地顺利完成了。今年的胃痛和精神压力引起的异常发胖也基本消失。来之前设想的种种灾难性场景都没有发生。天气虽然会不好,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频繁。公共交通确实很垃,也逐渐习惯了。相比起来还是好处比较多!唯一不好的是移民政策收紧,不过现在大部分国家都在收紧,就这样吧。

最希望做的是希望自己多去游泳和健身,运动锻炼才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好地支持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还有不要因为很无聊琐碎就无限期拖延办签证好吗求求我自己了。

书影音

今年中国结束封城之后我还是看了不少现场演出和博物馆的,但要我一个个细数,抱歉不记得了。第一反应是喜欢刘香成的摄影展,音乐剧喜欢《星际信使》。

看书的话,数了一下neoDB上的记录,今年看了30本书,比想象中还多一点。但在上课的三个月好像一个月就顶多能看一本书,每天上学公交上断断续续看,还是放假看的多啊。最后一个月狠狠看了好多本原耽,真的很多年没看这个品类了,还是看到了几本有意思的。

电影的话,年初狠狠补了几部香港台湾的老电影,也去了厦门金鸡电影节的香港电影展映,还是很喜欢这些经典电影。现在的电影经常给人套路的感觉,但是之前的情感流动明显更为自然。

音乐,今年又狠狠回归了港乐和台湾音乐,也想听听歌词听得懂的歌啊!什么陈绮贞容祖儿张敬轩我狂听。K-pop也在听,但更多是以一种搞同人的心态在消费舞台和音乐,和纯听歌的感觉不一样。今年又换了推的cp,幸好是到了年末才换的,这次cp算推得比较久的了(笑)

哦对了,摄影也有进步,倒不是说我的拍照和修图水平有很大进步,但是因为欧洲风景好,出太阳的时候就会揣上卡片机,拍的频率大大增加,感觉经验值在慢慢刷上去。而且因为看了刘香成,也会更想拍下人文历史而不是天天拍风光静物。

今年稍微有了写小说的尝试,目标就是明年写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正事

转专业硕士事情好多,感觉自己在被填鸭教育。幸好遇到了很好的同学,互相支持,不然真的学不下去了。以及感谢 chatGPT 老师,作为我 24/7 无私慷慨耐心的 TA,节省了我无数的时间和自我怀疑。但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对自己的确信增加了。如果说之前还在想先交一个学期学费学不下去就退学,现在估计是能放心把学费都交了的程度。除了 ASD 和 CS 的天生适配度之外,现在做事已秉持身体情绪为先的原则,熟练使用「我要是花时间我也会」、「一定是别人的错」等普通且自信的话术。哼哼~

写在最后

今年是很长的一年,对于我来说,时间是不均匀分布的。痛苦或者新鲜的日子格外地长,没有目标和停滞的时间倏忽就过去了。回忆过去的一年,有很多珍贵的瞬间。在从小长大的县城里和爸妈一起无所事事地散步,躺在老树下的草地上;和喜欢的朋友在上海广州见了又见;和朋友一起深夜读书一起吃早饭送她去上班;在朋友家摸小猫咪说无聊的笑话笑到肚子痛;一个人在公园里看小狗,在异国听到街头艺人唱寂静之声,很多很多。不论世界多么不确定,正事一边干着,最重要的还是要创造美好的回忆啊!想和朋友们多多相聚,想春天去台湾玩!

-END-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博客总是在重返城市的过程中写下,这次回本科学校所在的城市,一个瞬间是—— 进了美国领事馆坐下,左侧平时面签的窗口全都挂着各单色的旗帜,右边的落地窗上挂着巨大的彩虹旗,走进来的路上都是西方人面孔对我说welcome。(一墙之隔,这种对LGBTQ+的态度差异也很荒谬。)我在一片黑暗中盯着前方高处发光漂浮的屏幕,视频里一个音乐家说我为 Pride Month 写了一首歌,同行的是新生见面会上第一次见面就用音乐剧爱好说上话的未来同学和第一次见面的学妹网友。我的思绪在那首英文歌中飘远……这一切都很让人恍惚,十年前那个在高考前祈祷要去城市看漫展的小镇女孩,没想到有一天会光明正大地坐在这种场合,并且可以忍住害怕去和第一次见面的人搭话了。 第二个瞬间是—— 走回本科学校的路上,空气还是那么闷热,路上的人还是那么多,我曾经笑称偌大的一个学校找不到一个可以哭的地方。站在宿舍楼门口,发现它还是那么破旧不堪,现在已经无法想象住在这种连浴室喷头都坏了80%,楼里老鼠蟑螂肆虐,动不动就厕所冲不了水的地方。 如果说这段黑暗的岁月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我不是那种可以靠标准答案生存下去的人。我有独特的使用说明书,需得活出自己原创的办法才行。还有如果能在那样之后活下来,那么总会有办法。我要用自己的头脑和勇气,开辟出一条路来。 我想—— 我曾经想也许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主角故地重游,和过去告别,一切都会有一个closure。但我想,也许事情并不是依靠回到过去的物理地点。如何真的和过去告别,我宁愿越走越远,在旅途中不断长大。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给自己的压力,学会了自我怜悯,学会了构造舒适圈,努力主动出击找到社交支持,学会了运动、卫生、生活routine设计,学会了敏感地避开对自己精神健康不利的人事物。 不论我身在何处,当我真正outgrow it,才是在心里真正与它告别的那一天。 我长大了,再见。

没想到能把日记写成连载。三天前在上一篇日记里说到「想在出租车里盯着前车的尾灯」的时候,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那条路让我想起了在广州的一条路,几天后我来到广州,从地铁口出来,站在路面上的第一眼我发现,这就是那天在脑海里闪回的那条路。

这是在广州我最喜欢的一个街区。满地都是餐饮店,都是踏踏实实的真餐饮店,和那种靠营销和打卡红起来的店不一样,招牌上就写着「实惠」「美味」,忙碌的员工,半夜十一点还有半店吃饭的人,带着一种「顾盼自豪」。四年后第一次回来,中间隔着三年疫情,发现竟然还有大半的店依旧屹立不倒,可见其味道有多好。

不过虽然街区依旧,我却好像不一样了。在旧日记中灰暗、无处落脚的城市,显得拥挤、温馨、处处充满生活趣味。记忆中非常遥远,每次都令人疲倦不堪的从高铁站到市区的路程,竟然只有半个小时。不敢相信地确认了好几次,真的只有半个小时。以前觉得无处可去的学校周围,现在却只是走在其中就能想象出美好的日常生活图景。

虽然走在其中,风景都无比熟悉。旧日重现,我却不再是从前的我了。

Sometimes life brings you full circle to a place you have been before just to show how much you have grown.

农历新年往往是我每年打湿五年日记的时候,今年虽然没有如此,却也并不能说进步了哪里,只是感觉心里的屏障更高了,而背后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不知道它们在哪里,也许会在哪天装满了从我头顶泄露出液体来。

偶尔会有电量100%的时刻,那种时刻会让我觉得「这才是我啊」。但实际上波峰波谷,没有一刻是静止的。冲过浪头,无休止的下落。

感觉身体里有某一部分永久地在2022年春天被损坏了。

有一次我获得了出门的机会,自由的快乐让我手臂的骨髓都发痒,我说自己想像春天的熊一样从山坡上滚下去。某天夜里,我凌晨三点偷偷刷卡出门,摘了三枝海棠花插在去看戏拿回来的酒瓶子里,粉红色柔软的花瓣只要一碰,就会簌簌地落在桌面上。这样的感受力逐渐磨损了。

不能说以前的我就很有活力,但以前我好像不会因为抑郁而两三天不出门,现在不仅越来越容易掉进不出门不移动的怪圈,也越来越攒不起力气出门,明明现在我只需要走出去而已,没人再看着我了,门敞开着。

或许陷入这种向下的螺旋是长期被限制自由留下的后遗症。想起在tl上看到象友说我们这一辈有像父辈恐惧饥荒而屯粮一样地对自由有过分的渴望,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是什么意思,现在好像明白了。离开灰色的封闭的学校已经8个月了,想时时刻刻走出去,想躺在草地上,想在出租车里盯着前车的尾灯,想潜入大海,又根本没力气仅仅走出房间。

去了别人的学校,路过门口的石鼓路学生街,人群稠密得让我在其中穿行时真实地感受到斥力。吃到了很久没吃到的芒果。去了一家艺术书店,看到一本很喜欢的摄影集叫做《假寐的狗》。

我想写作,而我不想记住。

♬♪ Oh, take me back to the start. ♪ The scientist, Coldplay

2021年9月写的日记,回忆的是17年的事情,距今已有5年。从那年开始我就一直在一个问题上打转,至今都没有解决的迹象。不过那时候我写的东西看起来比现在有感受力多了。

忽然想起有一年,应该是17年还是18年,记不太清了,那年是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在一个非常轻松的儿童教育公众号实习,上司同事都是亲善的女性,我做一些零碎的工作,刚巧也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那个夏天我过得很快乐。那时候我基本以为自己的抑郁症好了。那年我决定自己不要秋招而是出国?似乎是这样,回想那几年我的脑子总是乱七八糟理不出头绪。于是在别人跑招聘投简历的时候我在MBA助教,在别人上课的时候玩手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这样的吧,然后10月,抑郁卷土重来,我走到当时大学西门的学而优,在二楼的心理学书架顶层,拿下一本《我为什么还抑郁》。这拙劣的翻译。它的原名是Why Am I Still Depressed? Recognizing and Managing the Ups and Downs of Bipolar II and Soft Bipolar Disorder 认识和管理II型和软性双相情感障碍的起伏情况。副标题才是重点,认识双相。

于是世界轰地一声在我面前揭开幕布,你看这一切是 bipolar 造成的。那些快乐是你的 ups ,那些 downs 也是你的。

难道人可以这样吗,原来快乐只是一种偶尔漏下来的奖赏,后面就是无止境的坠落。

那时候我多了很多空闲的时间,于是我走遍了学校南校区,这个校区其实很大,我的宿舍和教学楼都偏安于东区,西区则是民国的两三层小楼,还有附属的幼儿园和家属楼。我在9月~12月长久地在校园里行走,在家属楼里走进一些此路不通的小巷,我从西门走出,对面是一个巨大的很漂亮的星巴克,这边是学而优,一个陈设很不错的书店,即使名字听起来像卖教辅的,其实里面的人文书籍的选品上佳。二楼连通着一个非常安静的咖啡店叫象水咖啡,有面巨大的落地窗对着窗外的绿树,窗户是雅致的素色卷竹帘。我曾经带着雅思练习册在这里练习。雅思,我想起来了,那年我上了一门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课,商学院的课总会将上课发言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我每节课在内心与自己角力,但仍然在最后的participation项得了个零蛋。那年我们一起去沙面岛的广药集团总部做企业参访,广药集团,其实就是做加多宝的那个。沙面岛很美丽,是我每次接待来广州的朋友亲人都必带他们去的地方,绿树成荫,成群的使馆建筑,带着明显的热带风情,有一家被改建为星巴克的薄荷绿色老洋房是我的最爱。在沙面岛参访后,我们一班同学在一座美丽的拱桥旁边等大巴车带我们回学校。听到周围一个男生说他刚刚收到伦敦一个学校的拒信,而另一个学校的application还没写,我忽然感到一阵巨大的恐慌。Panic attack,我想,这很正常,我读到过。但是那种体验实在是过于可怕了。我眼前发黑几乎要把自己噎住,又想不管不顾地呕吐。

后来的时光直接跳到这门课写期末论文的时候。我自己还是不知道人力资源到底在学些什么,只记得当时上课的模拟招聘,我们组拿了最后一名,接近0分。最后的期末论文我在南校区破旧的图书馆找到一个有插座的座位,开始读一些不知所云的caj文件。忽然我发现自己的雅思成绩出来了,7分。现在想来是一个并不出色的成绩。但是7分,这意味着至少在申请中够到了准入门槛。于是我在难受得想要噎死又想呕吐的情绪暂时得到了一天的快乐。6.5到7,阅读甚至拿到了近乎满分的成绩。我想就是因为雅思曾经这样地点亮过我的一天,所以我对自己曾经下功夫学英语总是感到非常感激和快乐。在我觉得我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至少我还会另一门语言。语言是不用学校考试和上课的,于是它是一种避难所。7分,好像在告诉我,你看,你还是能做成什么的。

现在英语程度掉到哪里去了我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当时练口语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会自言自语地用英语说一些话。用母语我是说不出口的。那些词只有在异国的发音中显得没有任何指向性,干净简洁,甚至带一点金属的坚硬。于是当我剖析自己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情感波动而是仅仅把想法说出来。

即使其实我考了很多次雅思,但都没有真正用上过。大二没有申请交换,大三没有申请master,研究生也没有申请交流。每次原因都不一样。考语言是一个first step,我总是很喜欢这一步,好像代表着后面一条崭新的路和无数的可能,虽然真的踏上去这一切就会塌缩成另一种逼仄。

说到这里,一开始我想说什么来着。我感觉一开学以来,21年一开学,好像17年9月的阴影卷土重来。我有点害怕了。我以为暑假的满足,是因为我真的想通了什么。我也在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不要狂喜。也许我现在的担心只是一种过于的谨慎。我记得百里初灵说,人总是会持续地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好了,因为我们不懂什么是正常的情感波动。当抑郁好了之后,正常的情感波动也会让我们惊慌失措。写到这里,我好像平静了下来。我想,可能也是《其后》trigger了我什么。大概是赖香吟写邱妙津死后,她觉得一切都荒谬无比的时候,我想到了我荒谬颠三倒四的17、18年。这时候我抬头望去,我坐在情报所五楼的会议室里,我的工作是画一张用科创板企业的数据的城市间控股关系的图表。在这个网页隔壁,开着的是一个教程:4分钟一起来用tableau制作航线地图。啊,是这样的,我又落回地面上了。

犹记得即使在被悲伤失落的黑色洪流冲得不知东西南北的时候,翻开我当年的手帐本,满满当当的还是划掉的待办事项。

荒谬吗?我慢慢落回地上。阴影慢慢飘来又飘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