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战争》讨论之六: “弱者思维”

事先说明,本文纯属哲学讨论、战略讨论,我对里面的一切例子,都不做道德判断——不管举例是光荣伟大还是低劣卑下,它或者它们都只是例子。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阐明什么是“弱者思维”。

先解释一下弱者思维—— 所谓弱者思维,就是“立足弱、挑战强”的思维方式。弱者思维不是贬低,也不是褒奖。它只是对处于某种特定地位反抗者的思维方式的总结。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超限战……这些都是弱者思维的结果,是用弱者思维方式得出的战术或战略方法。 和战略战术技巧相比,更难得的是思维方法——为什么XX能想到这个方法,为什么YY想不到?这不是因为XX比YY聪明,而是因为XX有好的思维方法,有好的方法论……而本文想说的,就是弱者如何培养弱者思维。 身为弱者,就一定能产生弱者思维吗?当然不是。 弱者思维是战略哲学。它的第一个前提是,承认自己弱;第二个前提是,不好高骛远,不激昂也不抱怨,学着利用现有资源,以达到以弱胜强的目标;第三步,才是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1934年10月撤出苏区后依然不改旧辙,导致血漫湘江,其实都是因为当时的共领导人没有形成弱者思维——再次强调,承认自己弱,但不沮丧气馁,才是产生弱者思维的大前提。 而当时的共领导,不承认自己弱,喜欢干“乞丐与龙王比宝”的事儿,拿着自己稀缺的有生力量和对方血拼……看上去勇敢,其实特别蠢! 在讨论弱者思维之前,还要细分二种情况,一种是相对弱的“挑战者”;一种是绝对弱的弱者,第二种才是本文讨论的弱者。 肯德基和麦当劳相比,是相对弱;百事和可口可乐相比,也是相对弱……但肯德基和百事的战略,与绝对弱者不一样。相对弱者,或者准确地说,挑战者,需要的是挑战者思维。而挑战者思维更多强调的是差异化。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不细述。 提挑战者思维的原因,是想强调这个世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必须与时俱进。 在谈论弱者思维如何形成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位弱者思维大师:毛泽东,并推荐一套读物。 所有人都听过,但我相信九成九的人没有通读过《毛泽东选集》。非常可惜。 毛泽东是战略大师,是哲学家。为什么?因为他擅长弱者思维,擅长以弱胜强。 有的女性,因为某些传言,或者所谓的“个人私德”而不喜欢毛泽东……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我不好臧否。但是无论是个人私德,还是思想、眼界等各个方面,我都站在毛这边,而不是清水白菜茅台酒那边。这个是外话,在这里不讨论。 为什么推荐《毛选》呢?因为即便你不喜欢他,即便你恨他,你也应该看他的著作,这是学习方法论的好办法。 毛著1-5卷,很多国内网站或实体书店都有卖的。我这次回国又买了一套,上次那套已经翻烂了。毛选的价格不贵,我记得我买的价格,前4本加单独的第五卷,加起来也就是100多不到200元。和其它消费相比,这是最惠而不贵的选择了。 不少人看书时,喜欢摆出个大阵仗来,虽不会沐浴焚香,但至少她们是要做笔记的。 为什么看书要做笔记?呃……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习惯,这会让大家觉得看书是个很正式很累的事儿。 建议大家看毛选时不要做笔记,特别是,第一次千万不要做笔记! 第一次应该通读。而且书也不要放在书架上,而是应该放在餐桌上、枕头边,甚至卫生间里……即所谓枕上、厕上。这不是亵渎,这才是真爱。 怎么通读呢?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去,就换一篇看。千万不要抱着“啃巨著”的心理。你一用劲儿,你就输了。思维塑造是个耗时之事,咱就别让这个过程太痛苦了。放松点,随便扫几眼,囫囵吞枣,也好过硬啃不下来就扔一边去。 其实毛选很好读的,也很上瘾。 对于第一次通读的人,我不推荐《实践论》、《矛盾论》。也就是说,这两篇你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去就绕过。 一定要读的篇章,我昨天圈出来几篇,后来发现还是有点多,就删减了大部分,最后只剩下两篇: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第一卷);一是《论持久战》(在第二卷)。这两篇一定要读,特别是《论持久战》。 对于有余力的人,看完全五卷后,可以再去搜搜《十六条》。它的全名我不能打出来,有点那个啥敏感。看完《十六条》,对我前面写的《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式微、技术大停滞与女性权益》会有新的理解,也会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路径依赖。当然,这个工作有点超纲了,不赘述。 说到毛的《论持久战》,可能很多人听过这样的说法:持久战不是毛提出来的,其实毛是抄袭蒋百里甚至白崇禧、陈诚的。 我相信不管是这么说的人,还是跟风的人,大都没有看过这几方的文字。不才有点考据癖,且特别纠结,所以我看了多方文字,对这个公案有点发言权。 毛的《论持久战》的第一段第七行(1991年6月第二版)就写道,“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 看到了吧,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讲的就是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短期赢不了,后面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不投降继续干——只要不想投降,且知道速胜论是错的,就只能选择持久战。这个名号谁提出的真不重要,且也不是上面几位提的。毛泽东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指导性文章,它回答了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能赢,不应该投降;以及我们应该怎么赢。 我是看过蒋百里的《国防论》的。呃,当初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让自己啃下这块连鸡肋都不如的东西。怎么评价呢,全文东扯西拉、胡说八道、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更重要的是,里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内容——从《国防论》里看出持久战怎么玩儿的人,脑补的能力(无中生有的能力)特别强。 对于那些有毅力的人来说,读读蒋百里的“宏论”也不错,可以和毛的《论持久战》对照着看。读完《国防论》,即便汲取不到任何营养,至少你会为自己的忍耐力感动……太不容易了! 我不打算臧否蒋百里。他蛮可怜的,一辈子没有啥战绩,好坏都没有,也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思想。但是呢,能力不足也不算大问题,没有必要嘲笑他……他唯一的过错,也就是被果粉看上了而已。他不过是掷向某人的枪,可惜,这玩意儿是银样镴枪头,没啥鸟用,徒增笑柄。 好的,继续说弱者思维。 弱者思维形成的第一步,就是认清事实,承认事实。 上一节我说了,弱者都是不团结的。这就是事实。 当时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时,国内其它民众在干嘛?东北被日寇占领了,当地人正在学怎么在铁骑下生存;其它大部分地区的百姓,在常凯申的领导下,搞“新生活运动”,忙着学习怎么穿衣吃饭……且不说那时共被剿杀,即便没有被剿杀,而是搞和平的议会斗争,共也不可能争取到比蒋更多的支持者。这就是弱者必须面对的事实。 因此,弱者需要的是先锋队带来的胜利,而不光是“大喇叭宣传”。 共胜利了,则两万五千里战略转移,就是宣传队,就是播种机;如果共失败了,那就是石达开第二的流寇到处逃窜,终于被正义力量剿灭。 喊口号没有意义,甚至宣传的力量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你胜利了,你才能吸引追随者。你失败了,你的思想再伟光正,也没有一点鸟用,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所以,承认弱之后,弱者思维的第二步,就是找到自己的局部优势。 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共都是全面弱者。 那毛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很简单,就是创造局部优势。因为所谓弱者,不仅地位低下,也资源短缺。如果不擅于扬长避短,并集中资源创造局部优势,是不可能战胜强者的。 在这里,要扯开来,提两个条约。 1975年3月26日,《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生效;1997年4月29日,《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生效。 在继续讨论前,再次强调一下,我的论述,不涉及道德判断,也不臧否各方,我只是在做哲学普及,并分析弱者思维及弱者武器。 二战后就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越战时使用过橙色剂,这是一种化学武器。 美国是OPCW(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缔约国,并在更早的时候倡议了《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它和其它大国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它发现,和常规武器、核武器相比,化武、生武的门槛太低,这是“穷人的武器”。 再扯开来一下,谈谈强者思维。 强者思维,就是以高科技、以蛮力辗轧;而弱者思维,则是使用穷人武器、以奇制胜。 强者永远比弱者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强者可以选择强者思维,也可以选择弱者思维——没错,强者也可以选择弱者思维;但弱者除了弱者思维外,别无它途。 强者一旦选择了弱者思维,就会发现弱者思维的强大。它会让强者无法防范。因此,强者最喜欢做的,就是出台各种规则,限制弱者武器,比如上面的化武、生武限制条约。 被枪杀死,被炮轰烂,被核武灭绝,一定比化武、生武灭杀更“人道”吗?我不这么认为……再次强调一句,我不为化武、生武说话,我只是在讨论哲学问题。 那为什么大国要拉着小国签署禁止化武、生武条约呢?就是为了让小国和大国不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所有小国都能用便宜的化武、生武玩对等威慑,大国怎么维持全球秩序呢?所以小国只能被牺牲! 但是,只要弱者不甘居于弱者地位,就会培养弱者思维。而弱者思维,是不可能被条约限制的。因为弱者思维的原则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以奇制胜,且无所不用其极。 我的小说的第四卷最后部分,谈的就是强者如何使用弱者思维。 再谈谈小说。小说第四卷先写阿非利加洲买地,再全体移居(2037年)。2040年年初爆了两朵云……有人说我的金手指开得有点大,因为集团居然可以买地,居然那么久国际社会也没有爆了她们。 呃,这么说吧,阿非利加洲的地儿,比我小说里写的还便宜,时间还久,范畴还大。很多中国农民在那里买地种菜,这个真不是金手指。 至于国际社会的反应……国际社会的神经都非常长,真的非常长。那种一有异样就被灭国的情况,真没有。看看朝鲜,看看最近土耳其的作为,就知道即便大家的神经不长,反应够快,出来管闲事的,也非常非常少。 全体移居后3年就被针对了,集团已经算是混得比较惨的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诡异的和平,其实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 小说有没有金手指?当然有。 弱者一定很难组建强大的组织,一定山头林立。但是这里最缺乏的不是冯晨夏,而是搞组织的曹欣、祁平柳,和搞技术的张凌歌、谢晓秋、顾济民、钱牧荷等人。是不是张凌歌、谢晓秋、顾济民、钱牧荷,不能靠嘴,要靠行动。因为弱者的资源恰好也非常短缺,在证明自己能之前,资源是不可能倾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