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考据】为什么黑白魔杂交会成为赤魔
搞oc查设定查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暂且堆在这里。
前置原理:
1、所有魔法都统一于「以太」概念
以太是所有魔法的原动力,是肉眼看不见的生命能量,万物的生命之源。生物在死的时候,它生命里的以太就消散了。 —— 艾里克
以太(日文︰エーテル,英文︰Aether),是构成FF14世界的最基础元素,是一种生命能量,也是生命之源以及魔法的原动力。人类、动物、植物等,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其内在都存在着称为“以太”的生命能量。 一旦以太从生命体中完全抽离,就意味着这个生命走到了尽头。
整个ff世界各种魔法体系,只不过是「以太」与「现象」之间不同的转化方式而已。 如召唤师使用的「召唤术」和学者所使用的「军事魔法」,都脱胎于南洋的秘术(arcanum,又译为奥术)体系,其底层逻辑为几何学与符号学,原型应当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关。 而黑魔法师和白魔法师所使用的则是更加王道的六大基础元素。
落雷生火,燃火生土,覆土生冰,融冰生水,浮水生风,阴风生雷。 ——«六属创世记»
根据以太学的设定,ff世界具有六大基础元素(the elements):火风雷水冰土,六大元素各自具有星灵两种极性。 星极性使元素处于激烈活化状态,而灵极性则使元素镇静沉寂。例如同是火属性,星极下的火可以引起激烈的燃烧现象,而灵极下的火则能够使物体处于干燥状态。 从官方元素生克图上可以看到,两个职业所掌控的元素并非是完全泾渭分明的,单从生克关系上来看,不足以构成内部的循环——所以为什么会按照冰火雷和土水风分开来掌握呢?这就要追溯到两大体系的起源。
2、黑白魔法的起源
首先说结zao论yao:黑魔法和白魔法是相容的力量体系,都建立在以自身以太撬动环境以太的原理基础上,只是由于各自立场而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说到黑白魔法总是逃不过第五星历讲古,但是这个部分在wiki上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跳转↓,这次造谣重点在于魔法本身。
黑魔法的起源
菈菈伊 一般来说呢,使用魔法时时要用到施术者体内的以太的。反过来说,也就是施术者体内的以太量决定了术法破坏力上限的意思……通过浮在空间中的以太突破这个所谓的上限,这就是瑕托托创造出来的「黑魔法」………使用黑魔法的人,就是「黑魔法师」,遵循破坏之力,探求伟大的魔道的存在!
作为初始职业之一的咒术师就是菈菈伊所提到的“一般情况”,使用自身以太操纵火,冰,和雷元素释放咒术,在自然界中也能看到某些种类的野兽和魔物可以操控火、雷等元素之力作为狩猎和保护自我的手段,这也被认为是用以太产生的现象,谓之为魔法的原始形态。
冰火在咒术体系中作为基础循环,分别象征星极性与灵极性,当然只要上手操作过这个职业,就会发现星极火才是咒术师与黑魔法师的常态。这也与追求破坏力的设定相符合。
雷则是自然界中破坏性与毁灭性的力量的代表,同时也是极度凝练的以太湍流,由彗星与破坏之神拉尔戈司掌,以它为基础的魔法术式中往往有着客观的伤害(看向隔壁忍者),在黑魔法师技能体系中则作为dot出现,同时也是环境以太的调用方法之一。
PS:为什么星导教用黑魔职业图标当图腾你们必定有染
At the heart of this school of magic lies the ability to call forth and command the latent aether within oneself through deep introspection. To then mold that aether into sorcery, the thaumaturge makes use of a scepter or staff, within which is housed a medium—a natural stone imbued with magical properties.
咒术学派的核心是通过深刻的内省来召唤并控制个体内部潜在的以太之力。 咒术师使用权杖或法杖,利用其中镶嵌着的含魔法特质的自然原石作为媒介,将以太转换成法术。
(以下是我在造谣)
黑魔法的创新之处,在于不再局限于体内以太的使用,而是将自身魔法回路与环境中天然的以太通路相连接,将体内精炼后的高质量以太作为「触发器」,通过精密的连锁反应,达到「撬动」环境以太的效果。这样一来,同样是具有特定「以太容量」的魔法师,使用黑魔法者则能够完成更大体量的法术。
更进一步的话,随着黑魔法体系的发展,魔法术式与「触发器」的针对性提高,威力也越来越强,必然地需要更加精细的以太控制与活化能力(Flare,核爆,在以前的ff系列里其实是白魔的技能),以及撬动过程放大倍数(Amplifier,通晓)的调控,同时对于自然存在的环境以太的控制也需要进行特化(Ley Lines, connects naturally occurring ley lines to create a circle of power 黑魔纹,连接自然形成的雷线,形成一个能量圈)。
黑魔法师的技能体系与循环方法非常还原设定,并且在多次技改下也几乎没有偏离,可以说是游戏性和世界观完美契合的代表之一。
造谣完毕
咒术虽然具有不可小觑的破坏力,但相比能将环境以太收为己用的黑魔法,还是有着量级上不可逾越的差距。 毫无争议的,黑魔法自从创造之初就被用来追求至高至强的破坏力,踏上黑魔法师之路的冒险者将成为毁灭的使者,光凭自己的意志之力就能彻底摧毁任何阻挡他们的敌人。但强大的力量会腐蚀凡人的判断力,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毁灭之路。 而在第七星历,唯一一个能够释放黑魔法而免受反噬的黑魔法师就是光之战士。
黑魔法师的画风始终如一,就好像FF系列前作之一Final Fantasy All the Bravest中所描述的一样:
Black magic is destructive power in its purest form. Some mages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
黑魔法是最纯粹的破坏力。有些法师只想看着世界被烧毁。
PS:忘记5.0剧情里有没有说了,雅喵转的职实际上并不是Black Mage,而是女巫(Sorceress),这是一种独特的黑法师,可以使用所有 6 种元素的法术。
白魔法的起源
白魔法师是ff系列里非常经典的职业,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治愈和净化。相应地,象征生命和纯洁的元素也在这个职业技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最早的系列里,白魔法师更多地与传统RPG中牧师定位相似,技能以「祈祷」和「神圣」等宗教性名词命名,虽然能够装备盾牌和弓箭,但治愈者定位始终明确,并随着系列逐渐发展出「元素法师」的一面。使用风、土、水属性的魔法师,出色的治愈能力和为队友加持护盾的能力让白魔法师成为所有冒险小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ff14中,白魔法的起源有点不太明确:
在古时,当凡人发现作为神秘的救死扶伤之术的白魔法之后,世界上才有了令人康复的方法。 ——wiki职业说明
White magic, the arcane art of succor, was conceived eras past that the world might know comfort. ——E段wiki职业说明
拉雅·奥·神纳 与此同时,古都「无限城」的人们为了与黑魔法对抗,创造出了治愈与净化之力的「白魔法」……
经过和E端的对比研究,认为应该是国服翻译有点绝对化了,治愈法术的存在追溯到远古时期应该是没问题的,但后世所说的专有名词「白魔法」应当是在第五星历才发明出来、用以对抗黑魔法的独特魔法体系。 这样一来,纯粹治愈者的定位似乎无法与拥有极致破坏力的黑魔法相抗衡,那么白魔法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运行的呢? 在游戏文本中,对于白魔法原理并没有如黑魔职业任务一样直接的解明,但可以从百科全书和一些人物对话里找到相关设定。
和黑魔法师一样,白魔法师也有相应的基础职业,那就是可以操纵土、水、风三大元素的幻术师。 游戏中经常会被人遗忘的一点是:与咒术师和黑魔法师相似的,幻术师(在格利达尼亚被尊称为「法师」)与白魔法师并非是一脉相承的法术体系。
E端wiki则有更系统的说明:
①幻术师
Conjury calls upon the elements of earth, wind, and water and concentrates them to a potency at which spells can be weaved. Through practiced meditation on the essences of creation, conjurers draw forth and absorb aether from their immediate surroundings. A wand or cane made from unworked wood is then utilized to focus the aether until it manifests as the desired spell. Versed also in magicks that restore and strengthen, conjurers are regarded as accomplished healers.
幻术师召唤土、风和水元素,并将它们浓缩到可以编织咒语的效力。通过对造物本质的冥想,法师们从周围环境中吸取乙太。然后用天然良木制成的魔杖或手杖来集中以太,直到所需要的法术形成为止。 法师们还精通恢复和强化魔法,被视为出色的治疗师。
②白魔法师
The mages of Amdapor devised the arcane art of white magick during the Fifth Astral Era to counter the destructive black magick of Mhachi sorcerers in the infamous War of the Magi. Focusing upon spells of resto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he practice of white magic led to great advances in Amdapori society.
「无限城」的法师们在第五星历创造出了神秘的白魔法,以对抗玛哈巫师在臭名昭著的魔大战中使用的破坏性黑魔法。白魔法专注于恢复和净化法术,这使得「无限城」整个社会得到巨大发展。
由上述文本可以得到,幻术体系建立在元素法术之上,能够使用周边的环境元素。根据我不知道对不对的职业任务记忆,希尔菲不愿意感受自然,一直使用自身以太的行为在幻术师行会是被禁止的危险行为,说明在幻术师们的普遍认知中,借用环境以太才是真正有效的魔法手段,这一认知比起菈菈伊所说的「一般情况」要先进许多。
我由此怀疑幻术(以及现有的咒术)是否是新近产生的魔法体系。
找了一堆文本,找到大概是4.0初期的一段对话:
没想到会被加雷马帝国军先发制人……我们格里达尼亚是幻术的发源地……优秀的幻术师们正在给伤者们进行治疗。 まさかガレマール帝国軍に先手を打たれるとはな……我がグリダニアは幻術の本場……腕利きの幻術士たちが、負傷者たちの治療に当たっています。
破案了,幻术是在格利达尼亚建成之后才形成的法术。
此外,在无限城,由于在与迪亚波罗斯的战斗中精疲力尽,人们费尽全力逃到了阿巴拉提亚山脉的基拉巴尼亚地区,原来的城市也就崩塌毁坏了。人去楼空的白魔法之都被掩没于植物覆盖的森林之中。这是感受到消耗环境以太的白魔法威胁的黑衣森林大元灵将森林扩大的结果,元灵们人为地张开结界,将无限城遗迹从人们的视线中隐去,直到第七灵灾导致结界失效。 ——第六灵灾:水之灾厄《艾欧泽亚百科全书》
以上文段可以看出正是大元灵张开将无限城古迹隔绝于世,直到第七灵灾导致结界失效,无限城才再次出现。
同时也找到了对幻具的描述:
幻具主要用于施展幻术和白魔法,其起源与用于施展破坏性魔法的咒具十分接近。为了与自然界和生命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幻具所使用的材料也逐渐变化。为了使破坏性咒术或黑魔法更有效地对魔力进行凝缩与爆发性释放,咒具通常会选用宝珠当做结节点,但是幻具则很少采用这样的设计。 幻术和白魔法重视以太的循环,在材料方面更重视自然界和生命体之间的联系及以太传导率,倾向于使用树木等自然产物,甚至还有人直接使用未经加工的灵木树枝。就这样,具有共同起源的咒具和幻具,虽说都发展成了手杖的样式,整体的印象却大为不同。
同时从这里能得到以下结论:白魔法也建立在消耗环境以太的基础上,联系白魔法为对抗黑魔法而创立的初衷、以及两大魔法体系相互对抗的最终结果,可以认为它们的底层原理应当是相似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建议玛哈严查高阶黑魔法师成分
联系幻术师行会对元灵与森林的虔诚信仰,我造谣幻术正是元灵教授给格尔莫拉/格利达尼亚人的「低配版白魔法」,而角尊之所以能够使用白魔法,正是由于其具有极其良好的魔法适应性且弱小,才会被元灵选中、成为最后的白魔法师。
而白魔法的原理与黑魔法相似,都是以自身以太为引,构建与环境以太的通路,而由于两大城邦的研究不同,黑魔法注重攻击与破坏,白魔法注重守护与治愈,因此发展出了不同的应用体系。
如果说黑魔法师那边得到突出的是星极性力量,那么相应的白魔法师这边则是非常明显的灵极性偏向了。
做过白魔职业任务的应该没少被「安抚」「镇抚」等等任务折磨,虽然懂得se是想由此体现白魔法的净化和治愈效果,但实在是有点烦人啊
不求像隔壁一样有祖师降临,多写点无限城设定也好啊!
治愈和护盾都是经典的治疗师设定,可以用元素或以太活化的方式达成,但是施法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5.x治愈精炼的那段剧情,我猜想造谣:
既然按照基础设定,万物本质上都由以太构成,物质界与以太界重叠且能够相互影响,那么针对以太的适当操纵能够促成物质变化也非常合理。
较为常规的治愈法术是治疗者操纵以太连接伤员体内的以太回路,通过补充缺损或剔除杂质,达到以太界的平衡,从而通过以太对物质的反作用促进病痛痊愈进程,比如「康复」和「治疗」。护盾法术原理与之相似,在上古时期(2.0)有技能叫做「石肤」,其原理也是通过输入适量的土属性以太,改变人体内的元素构成,从而使皮肤表现出与土属性野兽厚重表皮相似的性状,从而提高防御力。
更有效率的治愈方式则更偏向以太概念一点。
高浓度的以太团块会出现结晶化现象,各种灾变爆发出的以太湍流,或者富含以太的生物死后没有正常回归以太界的灵魂,都是各类水晶的主要来源。能成为幻术师或白魔法师的人,应当具有一定的以太操纵能力,将自身以太凝聚为特定的无属性形态(也称为净化之力),对队友进行有效的能量补充。
我造谣:对自身以太进行「预处理」的过程,本质上是对能量的「灵极化」过程。正如基础设定部分提到过的,每种元素都具有星极性与灵极性两个属性,星极性带来强烈的活性,而灵极性则偏向沉寂,虽然本质都是以太,但人与人之间的以太属性必然有一定差异,如果想要迅速为他人补充以太,必须经过严格的「灭活程序」,从而杜绝「排异反应」。表现在以太学上,则是先经过灵极化过程去除杂质和特殊标记,汇入他人以太,再视情况有选择地展现活化作用或安抚作用,比如「救疗」和「沉静」,还有更加精细的操作过程,能够使得以太补充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逐渐释放汇入他人身体,比如「医济」和「再生」。
以上提到的都是较低级的技能,「复活」暂且不纳入讨论范围,按照游戏文本设定,这是只有高阶法师才能掌握的禁术,对法师自身的消耗甚至反噬后果都不可估量。治疗师们能够使用的法术应该是使人们从无法行动状态里恢复(raise),附赠虚弱或濒死状态,真正的复生魔法(rebirth)可能存在过,但早已遗失在历史中了。
接下来就是白魔法的专有领域,从「神圣(Holy)」与「天赐祝福(Benediction)」开始。
神圣:这种由净化之力爆裂形成的魔法,被无限城的白魔法师用来对抗玛哈黑魔法师召唤的妖异。魔大战时期的战场时常被它爆裂时的光辉照亮。
白魔法师技能体系中第一个无属性技能,45级才有的范围攻击,自带的眩晕效果让所有白膜爱不释手,根据以上造谣内容,我认为,这一攻击的原理是「补充了过量的以太」。 如果说治愈技能是将自身以太灵极化之后送给友方,那神圣就是把上述礼物送给敌方。将灵极化的无属性以太压缩到极点,然后令其极速活化,无属性以太与周边环境中的自然元素迅速同化,相互之间发生剧烈的生克反应并迅速扩散至低浓度空间,从而在一瞬间产生爆炸般的以太震荡,抗性稍微低一点的敌人挨上这么一下,头晕目眩当场倒地都算轻的。
而天赐祝福作为50级的重要技能,将白魔送上了奶量的顶端,不管是枪毙了自己的还是贪刀贪得只剩血皮的,白魔法师都能轻松捞起。
天赐祝福会瞬间治愈目标所有的创伤。它并非耗尽施法者自身的魔力,而是收集环境以太并集中释放于一次爆发的治疗。
但游戏数值归游戏数值,现实世界应该还是没有这么离谱的,回满血量可以简单地翻译为「恢复到最佳状态」,那么这一法术就可以理解为「严格操纵下短时间内大量的以太补充与杂质净化,必要时治疗者甚至需要用环境以太替换对方几乎全部的以太以作为应急」,环境以太的组织和收集需要消耗很长时间,根据我的理解,这时的治疗效果应该还达不到肢体再生或复活的程度。
再接下来就是高阶白魔法师的领域,等级越升越高,白魔法师的技能特效也越来越闪,低等级时还有元素法师的特色,但高等级却完全是「光」属性的感觉了在ff14里纯粹的光好像不是什么好东西
而且高等级的技能描述都以数值为重点,实在是琢磨不出具体的原理,等以后找到更多资料再进行补充咕了
PS:关于白魔的校服配色,E端解释如下:
White Mages tend to dress in white robes with red triangular lining that usually flare out from cuffs, around hems, or on the lining of the hood if they wear one. Koichi Ishii, designer for the first three main series entries, mentions that the triangular red patterns of the robes were embroidered with magically infused threads. These patterns are placed at the ends of the robes because it is where the stored up magical energy of the user would normally exit the body and would be at their most powerful after chants.
白袍法师通常身着白色长袍,长袍的袖口、下摆或兜帽内衬(如果戴兜帽的话)通常有红色三角形衬里。前三个主要系列作品的设计师石井幸一提到,长袍上的三角形红色图案是用注入魔法的线绣成的。这些图案位于长袍的两端,因为这里通常是使用者储存的魔力排出体外的地方,也是吟唱后魔力最强的地方。
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白色代表圣洁,红色代表血液,因此也代表着生命力。
PPS:说了白魔自然也有黑魔的校服:
Black Mages wear outfits similar to classic wizards, consisting of blue robes and pointy hats, usually yellow or brown. Their faces are not visible in the shade of their hats, except for their eyes which shine brightly. Black Mages usually equip magical rods and staves, but also sometimes daggers. Their armor is limited to lightweight vests and mage robes.
黑法师的服装与传统巫师类似,由蓝色长袍和尖帽组成,尖帽通常为黄色或棕色。在帽子的遮挡下看不到他们的脸,只有眼睛闪闪发光。 黑魔法师通常装备魔法棒和魔法杖,有时也装备匕首。他们的盔甲仅限于轻型背心和法师袍。
所以紫色系黑魔和乌漆麻黑系黑魔实际上是在后面的系列中逐渐发展出来的
补充内容
顺带一提,在纯粹魔法之外,两大城邦也各自发展了「副业」:
玛哈的妖异驱使术
通过黑魔法的力量大踏步前进的玛哈,其发展原动力并不止于此。在第五星历末期,他们还确立了召唤异界“虚无界”的妖异、并作为使魔进行驱使的手段。 妖异驱使术与古代亚拉戈文明的妖异契约原理应该是相同的,但在此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那就是名为「契约石」的安全装置,用于与高级妖异的契约中。
在妖异当中拥有强大力量的高级存在无法通过不完整的裂缝跨越时空的障壁移动到原初世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原初世界一方准备好“容器”,以供妖异的灵魂进行凭依,并进行“召唤”。“契约石”中由于储存有用以破坏“容器”的魔法式,从而具有约束已经签订契约的妖异的决定性作用。 玛哈遗物魔航船就是以妖异为驱动力进行设计建造的,
然后翻车了,其动力至今依然没有消耗完毕。
无限城的石像守护者
在主张防御的“无限城”所发展起来的,是用魔法操纵石像的妖术。人们以古典的石像兵制造方法为基础,独辟蹊径,将石材雕刻成精巧的雕像,并以魔法赋予其暂时的生命,作为守护者驱使。 这是在白魔法创造之前的主要防御手段,而在白魔法被创造之后,无限城人将白魔法与石像兵相结合,创造出了类似「双翼飞狮」的造物。
角尊的出现
角尊是黑衣森林特有的人族分支,他们头上长的犄角是受到大元灵的祝福的证明。他们童颜常驻,生来具有倾听森林元灵的能力和强大的魔力。同时也作为元灵和人类的调解人,从元灵那里继承了保护森林的禁忌之力——白魔法。 ——wiki介绍
或许正是由于元灵的祝福,角尊们才能够使用白魔法而不像使用黑魔法者一样遭受反噬。 那么白魔法对使用者的负面作用会是什么样的呢……难以恢复的以太缺失?生命力的消耗?或者是灵极化进程不可挽回,最终像第一世界的食罪灵一样失去所有活性?无限城的石像兵看起来也很像食罪灵啊(喂)
PS:说到这个,突然想起黑衣森林的特产病症……
锁死病(日文︰鎖死病,英文︰Creeping Death)是黑衣森林独有的地方病。曾经在格里达尼亚大肆流行,现已发现了针对这种疾病的特效药。 发作时全身疼痛无比,与此同时体表也会浮现锁链状纹样,人族得了这种病的话基本上是必死无疑。这种病甚至曾一度改变了格里达尼亚的种族构成。 沙蚤是传播锁死病的主要元凶之一。
任务文本里是不是还说过这种病无法被幻术和白魔法治愈,我阴谋论一下这该不会就是什么东西专门弄出来针对人族甚至角尊的吧
(没什么用还是整理了的)阶梯式技能本地化合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无限城时期白魔法的体系比现有的要完备很多
所以有没有可能招魂到一个第五星历的前辈传授一下正统白魔法
咳咳,言归正传,两大魔法体系之间爆发激烈的战争之后消失在大洪水中,两者传承尽皆断绝,仅有极为稀少的正统存留下来,实在是让人叹惋。
然而在洪水之后,却有那么一个分支继承了两者的精髓,并最终独立出来自成一体,那就是——
赤魔法师与赤魔法
阿巴拉提亚山脉的东部,巍峨的山岳地带“基拉巴尼亚”。 第五星历末期,为了逃离迫近的水之灾厄“第六灵灾”,被星辉所引导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集结到了山间。其中,魔法城邦玛哈的黑魔法师和古都无限城的白魔法师,也放下了在魔大战中激烈交战的恩怨,走到了同一战线上。 为了反抗注定毁灭的命运,曾经的敌人携手并进,开创出了既不是黑魔法也不是白魔法的全新魔法体系。于是,手握“刺剑”战斗的“赤魔法师”诞生了。
The standard Red Mage attire consists of red, black, and white clothing, including a red cloak with white or black trimmings, black boots and a red cavalier hat with a white feather.
标准的赤魔法师服装由红、黑、白三色组成,包括带有白色或黑色饰边的红色斗篷、黑色靴子和带有白色羽毛的红色骑兵帽。
作为4.0实装的全新法系职业,赤魔法师实际上在ff系列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 能够操纵黑白魔元,拥有连续咏唱的特殊施法技巧,抛弃前辈们死守远程的迂腐认知、进可攻退可守、身穿帅气的红色斗篷与战斗装束、挥舞着刺剑的赤魔法师,是
魔法师们与贤者之石
bb这么多终于到重点了
实际上,ff里面各种颜色魔法与它们的发明过程,是能与炼金术中「贤者之石」的炼制过程一一对应的。
下图展示了制造贤者之石的三个主要阶段:
Nigredo – 黑色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与死亡有关,被描述为“灵魂的黑暗之夜”。黑暗覆盖了所有物质,原初物质被隐藏在水星之水中。一旦从混沌状态中充分提炼出来,原初开始作为石头的种子出现。 Albedo – 白色阶段:从死亡中产生新生命的种子。从黑暗中产生光明。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本质。它是白色的成就阶段,与月球精华和白皇后有关。 Rubedo – 红色阶段(Citrinas – 黄色过渡阶段):与太阳光有关,通常被描绘成太阳/无罪之子。当硫磺开始注入到贤者之石时,它会由黄转红,红色阶段(也称赤化阶段)是最终完成和获得贤者之石的过程,这也是很多作品中将贤者之石画成红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