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恐育的来源
最早以前,给妈妈写的母亲节贺卡都是“妈妈辛苦了,我爱你!”之类的。 长大以后逐渐开始觉得不对劲,给妈妈写的变成了“希望妈妈能拥有自己的生活”。 妈妈频繁劝我进银行。我说,你们就在银行,你们又让我进银行,我找的另一半又在银行,那我生的孩子是不是也要进银行,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呢? 妈妈说,不一样啊,你会去更好的银行啊。我说,那我孩子是不是该进世界银行了? 妈妈说,可以啊。 我时常因为这样的对话而感到沮丧。 她期望我过平凡幸福的生活,这个生活的标杆是找个靠谱对象再生个孩子,她接下来数年的期望就是帮我带孩子。 我说,你去过自己的生活啊,好不容易退休了为什么要带孩子? 妈妈说,这就是她的乐趣所在啊。 她确实喜欢小孩,那我觉得还不如去幼儿园带别人家的小孩。在我自己活不明白之前我不敢把另一个生命带到世界上。妈妈对我的爱让我觉得母亲这个身份太沉重了,世人对母爱的赞颂也让我觉得“妈妈”这两个字都成了一种可怕的诅咒和桎梏,花着样鸡娃的家长更让我时常陷入预想的攀比和随之而来的自责。 生了但不管,或者说不像那些母亲一样尽心尽力地管,让孩子感到失落和痛苦,只是为了让我自己快乐,这有什么意义呢? 我还惧怕看到那些案例发生在我身上。每一个声称自己不喜欢小孩的人在生育后就被自然的激素改造成一个母爱泛滥的人。 我还年轻,所以我决定不再思考这些。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再是个问题。 但我真的希望妈妈可以去追求她喜欢做的事情,除了带孩子以外世界上好玩的事情不是还有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