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

“用声音压倒回声,用形体和影子赛跑。”

《老子的智慧(纪念典藏版)》 作者:林语堂 译者:黄嘉德

看这章评论,现代人已经搞不懂自然是什么意思了。自然是内心澄澈透明,当下从心底觉得柔和、安静,这是心理现象学,从精神散射出来的,不是理性或者情感概念。

很难理解,现代人根本就没有“内在”这个概念,他们觉得什么东西都跟自己联系太紧密了,完全没有办法放手。

这个模型是:物我两忘(道),不费力的舒畅和圆熟(自由、爱),感受到精神损耗的掉电时间但总体相当乐观美好(自尊、自我价值),已经在意识层面稳定显现痛苦也过得去但没有什么作用改变它(长期稳定、可预测式的未来),忙忙碌碌疲于奔命(他者欲望的无法指认和不可满足)。脱离前两者就是人为了,临在是第三段。

这并非是决策层面上的绝对正确,而是使王放弃左右摇摆的对战争的遐想,重视民众的生活。

每一节都很短不错,基本上也不失原意,章节划分看上去像闹着玩一样,其他忘了。

《曾奇峰的心理课》 作者:曾奇峰

他害我等于我害他,精神分析太美妙了。

我挺喜欢曾奇峰的,感觉像一个内心剧烈冲突又很好奇的人,也是自恋的一部分。看得很快很轻松,但是不知道讲了什么,忘了,无所谓,脑子爽就行了。这个就像批八字不讲生克制化抹了过程直接写一堆结果,哪天再看一遍。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作者:蔡德清

夫唯不争,不是真心想争在这打太极,而是取消了冲突,没有矛盾,保有自己的道而采用一万种可能,都是提示,不是纷争。

重为身,轻为身外之物;静为性,躁为嗜欲之情。

很好的注释本,虽然儒释道的对比发言一度让我心惊胆战,但是全篇没有任何不尊重道德经本意的地方,引用佛经的时候也很少而且很贴切。当然我也没期望在什么注释本当中看到多么恰到好处的生命体验,更多还是二谛各自表述,不过能够感觉到很舒服。但是有些字词流变到现在来看还是稍显束缚,当然也有我个人气质懒散的原因,或者什么社会性,从制度到文化断层的紧张。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的理解很准确,庄子之于老子就像孟子之于孔子,而且明显能感觉到什么地方是从空或者道出发的,这种触觉很难得,基本上断绝了说瞎话的可能,也是我能看下去的基础之一:作者必然投入了深厚的生命体验。

《顿悟入道要门论》 作者:慧海

这么写顿教也太心善了,明明说是顿还一点点的耐心喂。

若得如是之時。了了自知得自在。

本来打算留写得好,好在哪忘了这样的书评,后面想了一下还是好好写。 大致可以确定真理是一种生命状态,忘我,无为,清静,圆满是一个意思,殁身不殆,快意自在。 在这种时候潜意识会发展忍耐,意义,超越,存在,关于人本的一切。 然后又被故意遗忘,庆幸以一种同样的面貌返回来,构成个人生命的小轮回,类似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那个故事真的没有快感吗?巨石滚向山下,或是神迹,或是自然,足以供人欣赏。 我好像很喜欢这一句,这时候你跟身边所有的一切是其所是,随意触碰、紧紧连接与间歇分离,简单、轻快、自在。

《东西之道》 作者:汉斯-格奥尔格·梅勒 译者:刘增光

因为道家一开始就没有把divine-human分开,我们是一体的,所以自然不存在什么现世和永恒的区别,老子放下一切区隔。我说了,但我什么都没说。

诚如本书《东西之道》的名称,前半部分是一些简单的介绍,后半部分老子被肢解塞进西方的政治、伦理、宗教、人文的问题里。所以有的段落在我看来不太舒服,但这样的交流是诚恳和有必要的。作者对于老子文字意味上的立场把握得很清楚,不过这其中的老子孤立于当世、人群和文明,用孔子来对标难免会看出只是给统治者书写的帝王术。很遗憾,用人的视角代入道德经不会顺利,因为道德经当中人透明而无关紧要,道,或者本书提出的divine-human的循环才是尊贵的,原文说天地先,根,母。最开始的从意象进入令人耳目一新,我今后可能也会留意超链接的逻辑。其实作者完全可以从意象深入下去,可惜在讲阴阳的时候丢失了东方文化中万物皆备于我的感情,内圣外王,天人合一。道德经是一部写给统治者的书吗?不是,老子不关心统治者,他眼中的统治只是一种象征和负担。取天下而不知止知足的统治者更受老子随意的诅咒,老子的政治哲学是超越政治的,是一种生命召唤。所以我读老子更加倾向于宗教与精神分析的解读,作者可能受现代哲学训练,丧失了一些另类的想象力。

🌙《点亮自性之光》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胡因梦

前人说过的话也许是真的,不过那个真理不是你的。你必须亲自去发现戒杀真正的含义是什么,那才是你的真理。

克氏太爱人了,可能因此才写不好吧。

克里希那穆提是有缺憾的,但是这让我更喜欢他。 克氏敬畏永恒神圣的不可知、不可言的境界,也清楚地知道只能让空寂发生在人身上,不止一次地强调那是纯然自在的状态。其实跟我的领域大致接近,但是克氏渲染混乱与秩序、头脑与智慧、臣服控制与安然自在,仿佛确实有那样的境界、那样的生活值得追求,这是一种面纱式的障碍。 所以老子的标准美人才摇摇晃晃、半梦半醒。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作者:徐钧

讨厌学术渗透,样板式引用。如我所言心理咨询与泛宗教是心灵时空的艺术,能够牵拉伸引,而这本书过于呆板和富有一致性,虽然说空但是没有停顿,所以产生不了音符。可能是讲稿合集的缘故,不过当作参考书目索引来看确实不错,非常学术,但加缪是对的,克尔凯郭尔也是对的。

《爱的艺术》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 译者:刘福堂

有些妇女权益主张想要的也不是平等,而是雷同。

翻译不好。 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都有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原型,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一个母亲担负母职或母爱,我们只能说母爱是这样被发现的,而一切能提供食物、温暖和安全的都是象征母亲,这是一种抽象的意义。此时我们也不必说象征母亲必定等同于真实女性,完善的人格同时催生出两种同样重要的矛盾,或者说用阴阳学说解释更加适合。这时候我也不觉得同性恋人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和完整,因为正如人只是天地中的一个小天地,具有创造性的丰富变化的生活、情感和事业都是一方神圣天地。 父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打压,而母性永远无法真实隐退,这就是人性的一个部分,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人生而平等是确凿无疑的,这是一种人性上如暗合的平等,如此公平,如此人人生而有之。 混乱扩张的阳性必然有一个萎缩和耗竭的阴性,因为自身的痛苦而不忍断腕,只好自我复制而得到抽象的怪物。天行有常的平衡会让那种无序的力比多吐出来,像吐一个猫咪的毛球一样,变为荒诞、无意义、痛苦的原质。人们何其不幸,永远在阳性的力比多之上打转,永远重复自己的命运,将家长制、暴张、黑格尔辩证统一而心底毫不统一和臣服懦弱的一体两面看作生命的基准,那么将摆脱不了认知上让自己痛苦的选择。 阴性的修复性的享乐的酒神的众人的,与力比多相反的位向我会称为谷神,如果说力比多是一种激烈的暴君,那么谷神是氏族社会的祭司。力比多是由父性引导的,而谷神是母性引导的,生命的艺术就是用这两者画下轨迹的命运的艺术。没有所谓的更加高级的升华或者更加成熟的人格,一切都是由匹配和合适衍生而出的,把一切还原,得到的无非就是这两者的集合,再褪掉人的色彩,就得到原质,这个来讨论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当然我在说的都是废话,无非就是阴阳学说对精神分析的一种绑架,世界上不是相对外扩就是相对收拢的,所有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在此之前,人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学习所谓的平衡,知道世界上有擦肩而过的那个点,并且愿意为之等待,像累世不变的爱人一样,认出你在她眼中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