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包の二十二岁生日愿望
实际上写于4月12日凌晨,搞笑了我又做这种和写年终总结时差不多的事,写年终总结时不是年终,写生日愿望时不是生日当天。这次写得清单化、结构化一些吧!
总之我想要: 我想要保持创造力,如果同人是我目前唯一能够发挥创造力的途径,那就保持同人创作,在创造力涌来时不错过它,实在写不动时不逼自己写,同时有意识地保证一定量的输出,并在这之中维持一种平衡与心态的稳定。我应该记住……同人圈的一切党争、骂战、观点不和与行为左右不过是短暂的纷争,转瞬即逝、没有价值,潮水褪去不留痕迹,留在原地的只有你和你真实留下的产出。你要记住。此外,同人圈毕竟是无数个小圈,圈与圈之间有着信息与传播壁垒,我在同人圈内做出的东西传播声量再高、质量再高,顶天也只是这个圈子的天花板,但圈子之外还有无数圈子,我的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但我能在一个有限的圈子里做到天花板,付出过的精力与智识也必然能让我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做得很好。不要一叶障目,不低看自己,也不高看他人。 我想要维持自我的永恒安定和心情平和,在有限的精力中做眼前可做的事,不想精力之外的范围。而在精力增长和有余裕时也安排事件优先级,在外部世界的动荡中维持我的执行力与目标感,如果不能,也不苛责自己。(假设有困难在前,一个很好的办法是给它赋魅。) 我需要知道我很强,有错在所难免,做成理所应当。不再低看自己,也不再认为我不配。我需要有高配得感和坚定的内心,并表现出来、外显出来,相信我正在做正确的事,fake it till become it。如果我从来不动摇,那么到最后我的毅力也将成为一种奇观。(额,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骂人) 我迫切地想要获得一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虽然暂时不知道是什么,但我姑且称它为一些可以量化的事情,一些可以晒在朋友圈(额)的事情。 我需要知道每年不论是生日还是新年,只许愿是没有用的、只空想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一定想要什么东西,如果我正视我二十岁出头的真实的欲求,如果我必须承认我确实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我当然在乎,我有一定想要的东西,我有宁可付出代价也想得到的东西或体验……空想最多就是我每天幻想自己中五千万,当然很好,我的情绪抚慰剂。但我要知道,我必须行动起来才能获得更多可能性。 我想要克服恐惧,尤其是对未知的恐惧,当然这是生活的永恒议题,我想要尽可能理解那句话……“恐惧是一扇门,当勇气打开门,会发现门后什么都没有。” 我想要拥有许多体验,并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与及时抽身的行动力(我怒那告诉我的)、乐于接受开放的可能性。我想要未来有一天我回顾自己的过去,也能够说出I deserve it,在重要抉择上,我没有后悔的事。 我想要在私交范围内尽可能坦诚……这也是我今天发朋友圈的内容。有所冲突或有个性的不堪也没关系,相信诚实能够化解这些隔阂。我想要继续这样求诚和求同但存异地维持我的社交关系。我想要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批朋友,并维系好和家人的关系。对的人生就这点追求,我,朋友,家人。我需要知道哪些人对我重要,哪些人只是无关变量。
额其他的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补吧。总之我的人生是一项长远的事业,我还是挺乐于在不消耗自己的情况下步步为营的,我觉得这也是发挥创造力的方式之一(?)。DIY自己的人生怎么就不是一种创作呢,我喜欢创作缘于它过程中开放的可能性,以及不脱离于我掌控(它由我操纵)的安定感。已经忘记为什么我这么想活下去了,梳理了一下逻辑,大概率因为我认同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或许也是我赋魅的东西之一(我把整个人生都赋魅了?aru0220)。人通常产生的一个思维死胡同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目的是什么,俗称,额不是,学界称,这个叫虚无主义。但年仅21岁的我迅速理清了这是一个死胡同(想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21岁,天呢,人中龙凤)(当然也没有很迅速,花了很多时间),人在世俗中做任何事的时候,会视手段为手段,视目的为目的,其中界线非常清晰,因此思维惯性也是:做xx事,达到xx目的/结果。但一旦思考与行动的客体对象换成个人的生命/人生,就会产生认知上的错位,视活着为手段,而借此追逐意义与目的(因此才有上述那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那么活着只会导向必然的死亡。不论视人生为手段还是目的,人生不变的定理只有一条:不论经历过的哪些事物是真实的,都不如死亡真实;甚至可以说,唯一真实的只有必然的死亡。假如人既视活着为手段而追逐目的,又认识到唯一真实的只有死亡这一点,那么只会得出反正都是要死的、活着只会导向虚无的结论。但如果人视活着为目的,并视其为最本质的目的,那么作为手段/工具的东西当然就灵活多变、任你挑选,爱换哪个换哪个,总之活着本身和体验本身才是最高的目的。而死亡只是在远处等待着我的一个必然性,在这个必然性之前,我仍然有很多时间。
我不知道我的逻辑推理对不对,但反正我已经相信它了,并且这个思考成果真的花费了我许多时间和精力,我付出了很多东西才得到它。反之人想到“活着只会导向虚无”这一点则是很容易的,呃,我本能地会相信那些需要我付出一定的个人代价才能得到的东西。太轻易想到/得到的东西人人皆有,反而没什么要紧的。当然这或许也是一种对沉没成本的依恋(泪目)。
好了,就这样吧!我的特质之一是善于自省,有时表现为优点,有时表现为缺点。但俗话说缺啥补啥,希望新的一岁更多行动、更少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