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输入法

今天在某群里看到一个关于 微信最近在内测的输入法 的讨论,讨论起于 一篇文章 的卷首语,截图如下。

卷首语

回复者有人为微信鸣不平,有人认为不应只根据出身来评价产品,甚至有人说——如果微信想要获取用户的隐私,完全没必要做一个输入法,通过聊天信息足矣——来反驳隐私保护的观点。

我在午休时抽空贴了回复,记录于下。


Fact Check: – 2022 年 8 月,V2EX 网友发现继 QQ 之后,微信读取桌面文件。问题:电脑版微信只能同步几十条手机聊天记录残缺不全容易产生误解腾讯微信逐步解除对外链的屏蔽:腾讯微信周五宣布调整外部链接管理措施称,用户升级最新版本微信后,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腾讯微信内容开放搜索:腾讯 回应称 是 robots.txt 漏洞,已“修复”。 – 微信——事实上的局域网(by 不鳥萬如一) – ……

上述事例、讯息、文章,只是我即时搜索到的,事实上还有很多,不再赘述。

以我个人的使用体验,目前微信占据我的手机储存(App 大小 508.5 MB,文件与资料 19.76 GB),与之相比,Telegram(App 大小 96.5 MB,文件与资料 135.8 MB)(Telegram 支持线上储存,我设置了缓存资料的大小)。

另外,我曾经在原手机不在身边时,更换过新手机,使用 iCloud 还原,数百个应用里,只有微信要求——在新设备上登陆而原手机不在身边时只能通过好友发送验证码才能登陆使用(当然也不支持短信验证码)。

微信已经有 10 亿的用户基数了,但微信取得如此市场规模,有多少是归功于其产品设计?不知是否有人还记得 Line 曾于 2014 年在大陆爆红,而后无法使用,并最终在大陆成为一个网红玩偶品牌。

我看到这次讨论中,有很多朋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为微信不平,大概有兔死狐悲之感,其实不然,大部分新产品不会得到微信这样激烈的讨论的——批评亦不算多,微信的大部分用户并不具备实质的社交软件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