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者》阅读小记

书名:继承者:日本长寿企业基因 作者:[日]后藤俊夫;王筱卉 译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ISBN:9787317214669

这不是财富传承标准教材?

看名字像是财富传承班发的本子,但实际上,我还是来看日本老牌商社的经营者怎么工作的。当然,比起前面看的那本丰田,这里面的产业就丰富多了,传统行业、新兴产业,都有。

get到的有这几个点吧;

日本长寿商社的经营者都很有危机意识

就那种,接受采访都要说,哎呀我们这个小岛多灾多难啊一定要做好各预案,考虑到各种受灾情况,确认长期如何存活。 这是大背景,在明确知道自己的事业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被自然灾害损毁时,这些经营者想的是,如何解决潜在风险。 分散经营地只是一个保底做法,算不上优秀;海外扩张,也看时运,算不得个人能力;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如何结合时代需求与其他联合体共赢经营,是很多传承人都谈到的想法——天哪,这就是你们大规模、社会性地交叉持股的缘由吗?你们做合并报表的时候有考虑过会计的死活吗?

关于信念的传承

也不能说一种保守吧,我看的这十几本关于日本企业经营的书,真的几乎没提到什么“叛逆的后代”,不愿意继承家业极度委屈自己去干嘛干嘛的,大部分继承者自然而然至少被迫接手企业之后都开始理解并传承企业的信念。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门阀是有这种特性的,他们有一套我完全不了解的体系令自己的后代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这些。我看到的只是结果,真不了解过程。国人很少讲这种东西。 日本人也不算坦诚,在这方面。更多的是出于宣传角度考量,在讲家族继承人如何重振商社雄风(?) 但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思维方式比能力更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人没法量化自己的成功多少是因为个人能力,多少是因为平台、资源、时势。(当然不明白这点觉得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牛逼的人很容易走上令人……的道路) 所以书中介绍的传承案例中,很多时候都在提这点,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通过互利互惠来改变商业模式、主动承认自己不行把活交给专业的人,少插手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选择不做也是一种作为。 绝对不可以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这是好几个传承者的信条。 所以谈到传承的秘诀,很多时候都是主观层面的东西。 不是什么跨越时代的管理制度,不是什么反复多次研判选对路从而引领时代的技术,是更多信念、观念、思维方面的问题。 这就好比,工科经典笑话:你问日本人为什么加工零部件精度这么高,因为美国人一刀切一毫米,他们三刀切完一毫米。

关于“不那么现代化”

这里面比较让我记忆深刻的,出于“他们不能玩蛋”而决定收购寺庙建设公司的案例。 和前面尝试去理解信念那点一样,好久我都没明白如何去理解这种思维。 这种方式,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点都不“现代化”,但是在另一本“日本商业四百年”;哦面,作者也反复强调,日本历史上有名的经营者都在强调,经商,要获得合理的利润,太低无法存活,太高就应该让利,存一分合理就好。 所以,哪怕以我现在浅薄的认知去看,这里面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现代化的点,才是比较有趣的点,值得大说特说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