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天意风流 by 月神的野鬼

❥Points: 7/10 要素: 耽美 | 古代 | 宫廷权谋

这篇总体来说基调很飘,属于那种苦尽甘来,大家喜欢看的“爱会有好结果,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童话故事。写得最好的也是主角的感情线,至于几对 BG 副 CP,刻画上都偏传统。而且作者真的太爱一见钟情了,不是我中意的类型。

剧情上避重就轻,上兵伐谋,重点放在了谋而不在伐。可以理解,但是务虚也容易因为根基不牢而缺乏一些说服力。比如谢照被塑造成了一个爱子女的野心家、控制狂,他自以为是的爱总要让位于利益选择。他跟谢珩之间的权力交替和角力被温情修饰过。谢照再不满也没有为了防患于未然而直接杀了谢珩,至多只是制衡。当然也可以解释为谢珩羽翼已丰,谢照拿他不住了,但我觉得作者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别能下狠手的人,所以这场较量显得没那么针锋相对。

整篇文里最惨最惨也就是王珣那段了,还有个谢灵玉为他守住玉玺,交到了合适的人手里。剩下的赵慎置之死地而后生,谢珩和李稚原本要天各一方,又恰好有赵祎接了皇位的烫手山芋。

就总让我这种刀子爱好者觉得差口气。

我很不喜欢看光复正统型的历史线。赵慎和李稚是先太子的孩子,过程固然曲折,可究其根本是非常古典的忠君思想加血统论。就……没意思(。对赵慎人格魅力的描写,所到之处无不殷服,看着好像挺苏的,但对我来说就回闪过无数开国皇帝论证自己的正统性、天命神授、附会祥瑞的民间传说。没意思透了。

结尾霍玄把火药混进造长城的沙子里,靠北地的汉人遗民默不作声,达成一场里应外合。这个情节跟淝水之战有北地通风报信其实苻坚大军外强中干是差不多的。

在长城服徭役的老人问霍玄:“大将军,汉皇知道我们还爱着他吗?” 霍玄注视着那张沟壑纵横、满是苦难的脸,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低声道:“知道,他现在知道了。” 砰的一声,黑色大河卷过沉积千年的泥沙冲向长城,世间一切皆被这如此热烈汹涌的爱意所淹没。

陆游写:“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其实都有些个人立场寄托在里面。被其他民族统治,还是被汉室统治,只能说是相对而言某种政策在某时代能让最最底层的平民活下去。但是上位者利用、宣扬、浪漫化这种爱,在我看来是很无耻的。

一个皇帝,凭什么被平民无怨无悔地爱着啊?!气死。

接下来说一下两个比较严重的扣分点:

① 语言:

  1. 前半篇有非常严重的古文翻译现代文的生硬痕迹。能感觉到有些地方在直接对《世说新语》里某些轶事进行发散,就导致语言节奏忽上忽下。

  2. 穿插的网络用语过多。如果这是一篇歪解历史的搞笑文我会觉得没什么,但综合来看这是一篇正剧。即使想营造前期轻松的氛围,也不适宜用年抛的网络梗。可能有人会会心一笑,我会视之为一种写作上的偷懒。

  3. 诗词截搭不当。这点我承认是有点苛刻了。我属于宁可作者引用原本的古诗词进行标注,也最好不要随意发挥的那类。李稚的悼赋截搭的多是《诗经》里的四字句还好些,不过也出现了“嘉宾吹笙”这种不合适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两句不宜合并。至于赵慎的琴歌简直惨不忍睹,用的乐府体例,截搭了曹操、崔颢、辛弃疾、王安石还有清代《花月痕》里的句子。平仄尚且勿论,自己发挥的两句一眼就能看穿,导致不协调。如果本身没有诗词功力,还是更建议使用作诗机或者直接引用一些适合情境的诗作,标注即可。否则这种诗词配上一顿赞美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高才的描述,会让我觉得非常没品味!!!

② 借鉴:

  1. 除了改国号为梁,基本照搬魏晋南北朝的官制、人文地理、历史走向、权力关系,王谢两家是重点中枪对象,建章谢简直是王谢合体的产物。琅琊王氏:听我说谢谢你,给我家全写死了还把收摊子的习惯安到谢家人头上了。 另附我能看出来痕迹的部分:[随手一烤]

  2. 后半部分有借鉴《红楼》,尤其是谢焕梦游太虚幻境顿悟荣华富贵不过过眼烟云,然后上山当道士这里。比照《红楼梦》里僧道吟唱的《好了歌》,把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版的结局给了谢焕。把看不破红尘给了谢珩和李稚。

语言扣 1.5,借鉴扣 1,情节扣 0.5,合计扣 3 分。

最大的感慨是: 自从不让直接写某朝某代的文之后,史同已死,批皮史同还能活一活,或者火一火。但总觉得一言难尽。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