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读后感

虽说标题是《〈黄金时代〉读后感》,但我却不确定我读过的那本电子书是不是王小波所著《黄金时代》。因为买不到正版,即使买到,也要疑心内容是否已遭篡改。所以只好凭借网络上零星的信息来交叉对比验证。目前而言,我姑且认定自己读完的标称王小波所著《黄金时代》,的确是当年原著。

所以我在《〈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那篇文章里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以后要去哪里买书。

我猜很多读过这部书的人会觉得,这书里与交媾相关事项的描写极多,几乎可以拿来当色情小说看。而它有这么高的评价,无非只是因为作者写了别人不敢写的东西而已。因为他还有别的论述性的作品,普通人自然不太好意思把《黄金时代》编排到和地摊文学一个级别上去,那就只能说这是高深的艺术形式了。

我在读这部作品时,自然是被吓了一小跳的。因为单从《沉默的大多数》文集来看,无法想象他对性爱情节有如此奔放的描写。毕竟以前从未看过有如此直白且详细的色情描写文章,不免让人疑心作者是不是整天盯着自己的「小和尚」意淫,才能写出这种东西来。老实说,读完此文,我内心里也期盼着有一天能遇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陈清扬」。关于这一点,必须首先承认。

一个成熟的作者,其写作风格大约是相当独特且固定的。而像我这种刚会拿笔的人,文风就飘忽不定,甚至我都不确定自己是否有「文风」这种东西。看王小波的小说,有时仍然觉得在看他的议论文。他的描写不能算是精彩生动,而应算作那种索然无味,平铺直叙的方式。但平淡只是表象,细看之下,貌似正常的文字背后是特别高级的讽刺,是极其真实的荒诞。他的文字让人第一反应是想笑,笑过两声之后,又立刻涌上无限唏嘘惆怅。

比如他论证王二要如何证明自己没有打瞎队长家母狗的左眼,于是煞有介事地列出三条途径:

  1. 队长家不存在一只母狗;

  2. 该母狗天生没有左眼;

  3. 我是无手之人,不能持枪射击。

这三条全是废话,然而正是这三条废话,生生描绘出一幅人间地狱。我很难想象如歌自己穿越回那个时代,会不会活得下去,是不是干脆就拿根绳子栓到横梁上把自己吊起来。因为我不会用气枪,不太可能正好打瞎一条母狗的右眼。

这些感慨必然会为「正人君子」之流所厌恶的,因为它们太真实、太消极,与「正人君子」们口中一贯讲的积极美好正能量截然相悖。这也正是我无法获得一本正版纸质《黄金时代》的原因。

说到这里,终于还是要提一下王二与陈清扬的「苟且之事」。本来我看到这些描写时气血上涌,面部过热,很想立刻也找个姑娘来「敦伟大的友谊」。但是既然写读后感,就不得不装腔作势一下,非要说他这些描写有许多深刻内涵,是高超艺术。按原文来说,陈清扬并不爱王二,甚至说不上有多喜欢。表面上看,王二受性欲驱使,用花言巧语骗到了陈清扬的身子,然后两人就持续行不轨之事。但我所感受到的是,在陈清扬眼里,这个世界太过扭曲,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太过丑恶。直到他遇到王二,发现这个人竟还残存着些许人性,因此自然可以建立友谊。为了这层友谊,他们都可以抛弃一切。这令我想到《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结识社会边缘人物,因他们几乎被亲父打死,仍然表示愿为他们而死。因为这些社会边缘人身上,散发着纯真和良善。贾宝玉也好陈清扬也好,都见过太多面目狰狞的类人生物,受到过太多摧残,自然觉得这些品质弥足珍贵。我想用「友谊」来形容这种关系是不恰当的,但这或许是中文里最接近的词。他们之间产生的是一种人性的共鸣,相比之下,「敦友谊」这种事就完全无足轻重。不如说,交媾描写越直白,就显得当时的社会越恐怖。假如他们处在一个正常的、人人都有人性的社会中,陈清扬一定能找到一个愿意让她当面叫出声来的人,还有你王二什么事呢。

群体撒癔症是什么时代都会有的现象,大家都在发疯,都在每时每刻关注自己服从与歌颂的姿态,才会甘为工具和材料,或者用现代的词来说,安心做「人矿」。人性这种东西是要让人不高兴的,因为一个人有人性,意味着他有感觉、有感受,甚至可能有思想。人家举出一个吃苦耐劳的模范出来,大家都在无限颂扬,你偏要发一番议论;人家树立一个反面典型,大家都在尽力唾骂,你又要发一番议论,实在太不和谐。这样做的下场就是,陈王二人白天挨批斗,晚上啪啪啪。这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即使生活再艰难,也要试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