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认为中医不科学,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我服气了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说,很感谢我先前推荐给她的育儿科普公众号 derpei,然后表达了自己不信中医的立场,说现在一听到上火、气虚之类中医特色词汇就有厌恶反应。我问她,是不是会因此跟家里人产生矛盾,她立刻承认,说尤其与婆婆就孩子生病后的处理问题有很激烈的冲突。她跟我说,「我觉得身边的人 99% 都信中医」。大概是把我当作同阵营的盟友,可以互相慰藉。看到她的表现,我便想到两年前的自己。

她说,自己并不是只看裴医生的文章就单纯相信,而是在生孩子前,入手一本很厚的指南(大概是《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发现文章和指南内容高度一致,才坚定拥护循证意识极强的裴医生的观点。在我看来,这种学习意识和践行能力值得作为天下父母的榜样。也正是由此,才使伊对自己获取的知识有信心,并且有勇气去对抗传统。我当时虽表面上无甚反应,内心却颇为感动。

不过,我个人对中医的态度,却从两年前的深恶痛绝,转为现在的平和。有很多鹰派反中医者,对中医态度比较激烈,像「中医一日不绝,民族一日不复兴」这样的表述,当时我是很认同的,现在却发生变化。两年前我写过两篇针对中医的文章,现在把一些新的想法说出来再成一篇,估计会是最后一篇。(这篇文章我最开始拟的题目便是《不信中医的成年人何以自处》。)

我本人对中医的定性由「古代玄学」转为「宗教」。我朋友对此表示认同,不过我感觉伊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而且这样定性,估计也会有不少人并不认同。他们会觉得,中医应该是古代玄学、迷信和医疗经验的杂合体,虽自成理论体系,但与宗教这个概念还有区别。然而任何庞大复杂的整体概念都不会完全纯净。比如佛教,里面会有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的道德判断和行为约束,不是完全的迷信产物,但整体而言,仍然被定性为宗教。我说中医是宗教,是立足于当下,对它特殊的身份地位给出的定性。

一般而言,宗教中总会有个「神」或占据「神」地位的角色出现——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等等,但中医没有。因为中医教徒所信仰的神并不是一个人物形象,而是一个概念——「古」。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之类或有真实原型,或是捏造出来的「神医」们,不过是在「古」的加持下被认为超凡入圣的个体,相当于各路菩萨。而各种高深理论与伟大的著作,却是近代人编撰整理,假托古人所作。崇古思想可以归根到我们的基因,是让我们祖先得以存活到文明诞生之时的进化结果。这使得每个人在刚一出生,就具有成为宗教信徒的潜质和倾向。

宗教的特点是压制理性和逻辑,给出无法证伪的结论性的信念,促使信徒不惜代价维护其伟大、正义和纯洁,关键是统一思想,提升权威的号召力,增强群体的执行力,巩固集体的凝聚力。我们看到中医粉,恰恰是如此表现。直接讨论中医的场合不论,就是在仅提到一个巫师灌草药作例子的文章里,用中性的语言来描述,照样会有信徒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抡起打击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大棒就要抽人。这是宗教信徒特有的敏锐。

科学与非科学的代表性差异就是可证伪性,即在理论上留有证伪的余地。假设客观现象与理论不符,那么我们一方面考虑观测的不完备,另一方面会尝试对理论作出修改以适应特殊情况,这样科学得以进步。而宗教理论拥有解释一切的能力,又不具备可证伪性。这种东西维护起来偏偏很容易,又很有迷惑性:坏的不是真的,老的都是对的,民族不是世界,个案不可统计,批评因为肤浅,永远等在山顶……你可能对这些说辞早已厌烦,却不解为何他们一再重复。若从宗教信徒的身份出发,就豁然开朗。当一个人无条件去维护一个信仰的正确崇高地位,就会如此。

既然是宗教,我们就要想想自己对待宗教是何种态度。譬如佛教、伊斯兰教都是宗教,但一般的无神论者或无信仰者并不会对其表现出强烈而明显的敌意。你不会一到寺院里,就嘲讽那些披着袈裟的秃头见识肤浅,不知道植物、真菌之类和动物一样都是生物;也不会调戏那些虔诚参拜的信徒,说他们的心理安慰服务费过高;你更不会跑到回民饭店里,号召他们去吃猪肉。这些事往轻了说是冒犯边界,干涉自由,往重了说是破坏民族团结,用心险恶,显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人身安全,聪明人都不会去做,那为何你要去让中医粉信仰科学呢?

在可预见的未来,宗教依然会长期存在,因为人总要信点什么,因为违背基因的设定去讲逻辑,去理性思考总是不那么痛快。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未来过于悲观,对中医过于敌视。无论如何,社会总体上是进步的。当下的状况即便再糟,也还是比历史要好的多。

你可能想说,自己的亲人不是路人,我们希望他们放弃无益的信仰,建立起科学的精神,走向正轨。毕竟事关身体健康问题,不仅仅是花钱购买心理安慰服务那么简单。但我认为,亲人之间,如果是成年人,在某些事情上与陌生人无异,你没有劝导的义务。互相关心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守住边界。别人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什么事情上,把人民币送给什么人,完全由他自己决定。如果你越界引起冲突,造成的伤害或许并不比信仰宗教所带来的要小。不要以为自己有一个合理动机就可以妄为,这和那些打着「为你好」旗号而管控孩子的家长没什么两样。

一个人认清中医非科学的本质,相对来说还算容易。因为只要看到思维方式或表述方式的不科学就足够。但若要让别人有同等的认知,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属于科普的范畴。要做这件事,你不仅要逻辑清晰,懂得如何反驳各种逻辑谬误,还要学贯古今,对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与其做改变他人的尝试,不如先正视自己的不足。看看自己坚持的观点是否经得起追问,看看自己手上的证据是否真的完备充足,这是比改变他人更有意义的事。

况且,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或许不难,但拔除一个信仰,用理性思维来代替,绝非易事。人类的先天设定并不理性,正确的理解能力是有前提的。你需要从一些朴素而基本的科学知识中,获得逻辑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我们在中学阶段耗费 6 年,及格的比例能有多少?这里所说的及格还不是那几张试题考出来的及格,而是指对知识的理解,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建立的及格。一个成年人再来学习同样内容,恐怕要花 12 年,及格的概率或许还要更低。中医信徒所坚守的并不只是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这一小领域,他们认为空调吹出的冷风会使体内有寒气,相信食物具有不同的属性,相信体内有湿气需要去除,相信不同的器官有各自的排毒时间……这是对以人类为中心的整个世界的认知视角,是基础的缺失。早先有一个流行于信徒间的图片,是一枚从冰箱里取出,置于温暖潮湿的室内一段时间,表面凝出水滴的鸡蛋。我一度以为这是张搞笑图片,现在我相信,大部分人就是对最基础的科学原理都不会运用。

我清楚,写到这里,上面洋洋洒洒的这么大部分对于读者您来说大概率还都是废话。我们无意去改变别人想法,强迫他人认同。但对于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有的时候真的避无可避。尤其在养孩子这件事情上,观点不同,没法不起冲突。老人非要把孩子裹成卷心菜,不让孩子光脚,感冒就要吊水,发烧就要擦酒精……你必须得去干涉。这种时候你怂是不怂?

家庭成员间的事务一贯被认为麻烦,一般人不会在此置喙。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根本上的问题。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中国家庭,久已崩溃」。长者本位,父权至上的观点现在或许正在慢慢改变,但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很多代过渡的变化。对于自己的长辈,我们能指望的并不多。我能想到的做法就是,先同自己的配偶达成一致,认定对于孩子的事情,只有夫妻二人有决策权,隔代人不能来参与决策,只能依照指示帮忙,最多提出建议,不能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二人对此明确后,再去争取长辈,谁的亲父母谁来争取。这样从根本上,消除科学方法与传统认知间冲突的可能。那如果连配偶都争取不了,或者对方依从自己但同样不敢违逆父母怎么办?没办法。自己当初的选择,现在到了承受后果的时候了。「我全都要」毕竟只是梗,我们只不过尽量去预测与衡量,一个决定所带来的好处,同它所带来的麻烦相比,哪个更大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