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服饰(李理)

#博物馆 #笔记 #历史 #中国 #清朝 #服饰 #文化

清朝所明确规定的服装穿戴只是对适用场合、颜色、兽皮的等级(如皇帝用貂皮,大臣用其他兽皮)作了一些限制,但在织物的用料方面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

@wenshizhe@gup.pe


一、清宫服饰的形制及演变

1.以服饰之礼约束国人

努尔哈赤及其继任者皇太极积极借鉴明朝的官服制度,在天命六年(1621年)首次制定了贝勒、官员补服制度。 2年后 颁布侍卫、亲兵、良民的着装规则。 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继承汗位,向封建化国体转变。 天聪五年(1631)废除“四大贝勒共执国政”(中央集权“一言堂”) 1632年12月,发表对贵族、官员、女眷着装规则,形成针对全体国人的穿戴规范。试图通过服饰制度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崇德元年(1636)改国号为“清”。

2.严格规范的清宫服装

顺治元年(1644)清入关,迁都北京。

(表1:按功能/场合分类)

服装分类 |场合 |款式名称 |款式特征 礼服 |祭祀 政务 |朝袍 |腰间有隔断 吉服 |庆典 宴会 |龙袍 褂 补服 |通体一件,腰间无隔断 行服 |出巡 狩猎 |缺襟袍 行褂 行裳 |部分可拆卸 半袖 护腿 戎服 |阅兵 战斗
常服 |在家 游园

注意:服装只分冷热时穿着,未有明确区分四季。 清宫服饰吸收了大量的明朝宫廷服饰内容,于乾隆朝时形成了严格、规范的宫廷服饰制度。 衣:上衣,裳:下装裙子。甲:披甲,胄:头盔。

3.别具特色的宫廷冠帽

(表2:不同场合所用的帽子) 分类 |特征 朝冠 |东珠作顶 吉服冠 | 行服冠 |丝线编织顶 便帽 |瓜皮帽

(表3:不同时节所用的帽子) 分类 |特征 |材质 暖帽 |瓜皮上翻 |兽皮 凉帽 |斗笠形状 |植物纤维编织粗布糊面,外搭红丝线

鞋多用高底,因当时人多不高于170cm,为显得威严。

4.清代旗袍形制的演变

(表4:不同时期旗袍特点) 时期 |特征 |原因 初期 |窄袖紧腰 |骑射方便 中期 |宽袖宽腰 |社会经济发展 晚期(民国) |紧腰露体 |西风东渐

二、清宫服装的传承

1.皇帝的十二章纹

《旧唐书·舆服》早期是对称的,也有章纹不齐全(不到12个)的情况出现。

从乾隆朝开始不再强求对称,但凡是皇帝的衣服必然是12个章纹都要出现至少一次。

晚期,章纹在后妃的服装上也有出现,但通常只有5个(或更少数量)。

2.品官的补子

文禽、武兽

都察院(纪检部)的补子是走兽“獬豸”(xie zhi)

3.吉祥图案吸收了大量的中原的象形图案。

三、清宫服饰的绚丽色彩

1.为了追求美感及强化区分封建等级的需要

参考资料:《大清会典》《皇朝礼器图式》

2.从“四旗”的原色到“延禧”色

军事民主制“四旗”变为“八旗”(红黄蓝白“原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南织造”的兴起,可以调出其他的中间色。参见《雍亲王十二美人图》。

3.宝石斑斓的帽顶


答疑

龙袍真的不洗吗? 真的。 1.面料染色难固色,不同颜色之间容易互相浸染。 2.绣花非常多,不宜揉搓洗涤。

服装的宽窄变化原因是? 1.社会经济发展,有资本供给宫廷奢侈了。 2.吸收中原文明,提升文化品位,改变了元朝的高压做法。

不同阶级所使用的服装材料区别?(可能来源于有一个时期禁止商人穿着绸缎的记载) 清朝所明确规定的服装穿戴只是对适用场合、颜色、兽皮的等级(如皇帝用貂皮,大臣用其他兽皮)作了一些限制,但在织物的用料方面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


前往mastodon @jiangshanghan@slashine.onl 与我互动。 连载放置于 https://jiangshanghan.art.blog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由 江尚寒 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