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英]罗伯特·戴博德

swR6eg.jpg

ISBN:9787201161693 原作名: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8 阅读时间:2021.1.15 编号:307

生性活泼有主见,注重外表爱打扮的蛤蟆先生震惊了探访他的朋友,因为蛤蟆先生衣衫不整,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朋友越是劝喻鼓励他,他心里越是难受和不得劲。这个情况下,朋友带他去找了城里的心理医生苍鹭先生。没想到,苍鹭先生和他面谈的开始就问:“我需要帮助的是你还是你的朋友们?只有当你是为你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蛤蟆先生下了决心为自己咨询之后,这一趟双方的合作正式开始了。

在经历过十次的面谈和静下心的思考后,蛤蟆先生的状态经历了好几次的转变:依赖-对抗依赖-独立到最后的共生。

虽然是一本两小时以内可以读完的小书,但是里面的内容值得十倍以上时间的后续思考~是一本关于抑郁的,心理咨询相关的很有意义的书籍。


在双方的交谈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即是“自我状态”——儿童、父母和成人。

“自然型儿童”为拥有天然、基础情感的儿童状态,这些情感有“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

“适应型儿童”会根据外界的反馈自行作出调整。 “婴儿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会引发母亲或父亲的某些反应,这些反应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儿童和父母共同的生活中,对于照料自己而又比自己强大数倍,又无法逃离的父母,若有抗衡则会产生无力感,从而做出适应父母的行为和心理的自我压抑。演变为“适应型儿童”。

swoM7T.jpg “以上的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这危害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 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处于“儿童状态”时,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是却学不到新的东西。(P112)

摘录

然而这些对蛤蟆都没用。他尽其所能地回应朋友们,可那只曾经充满活力的蛤蟆不见了。以前的他可是急切地要反驳朋友的好心劝告的,如今,原来的蛤蟆连个影子都不剩了。他依旧悲伤忧郁,朋友们越是细致地劝说他该怎么做,他就越是悲伤忧郁。

第14页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就需要拟一个合同,咨询结束时,我会把收据寄给你。你看,这并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人。

第18页


当苍鹭咨询师把始蟆送到门口时,蛤蟆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第20页


随后的一周,蛤蟆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他无精打采,总是很早就醒,脑袋里还常常出现悲哀、病态的念头。在悠长的白天里,他通常感觉好受些,可一到晚上,他就开始焦虑起来。他强迫自己每天都要去散步,可即使沐浴在冬日暖阳里,他所看到的一切也都像黑白照片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第23页


不知怎的,苍鹭倾听并不断向蛤蟆发问的方式,使得蛤蟆觉察到了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渐渐地,他开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以前他根本想不到要这样做。换句话说,蛤蟆开启了学习模式。

第38页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第39页


“这让人想到孩子是多么容易受伤啊,”蛤蟆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父母其实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也可以抛弃孩子,可以宠爱他们也可以虐待他们。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

第44页


“你看,悲伤的原因是真实可见的:你想起了不快乐的时光,你自然会有悲伤和不快乐的情绪,所以你哭了。你能接受这个解释吗?”

“应该可以,”蛤蟆哧哧地吸着鼻子说,“可我不喜欢像刚才那样号啕大哭。”

“你肯定不喜欢,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第55页


“要找到答案,”苍鹭说,“我们要用头脑和逻辑思考。我来问你个问题:倘若一个人被比自己强大许多倍还无法逃离的人欺凌和伤害,他可能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蛤蟆想了一会儿说:“如果这个人确实没有力量,就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不然可能无法生活下去。

“正是这样。所以在你还是个孩子时,是不是也一样得学习如何顺从你父母严苛的要求和心愿?”

半晌后,蛤蟆表示认同这个解释。

第60页


蛤蟆先生:“我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现在的行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我该不该觉得惊讶。”

“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第63页


“撒泼正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就像孩子听到大人说不行,你不能这样!’这让孩子非常愤怒,同时又感到无助,因为对那个让他生气的大人,孩子没法用暴力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去回应,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倒在地,又踢又叫。而当成年人也这么干的时候,我们会说他在‘无理取闹’。”

第74页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记住,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第91页


“在我看来,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第96页


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第98页


在“成人自我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第111页


片刻后,蛤蟆说:“呃,也可能是有人让他们生气。”

“你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蛤蟆,值得我们仔细想相。我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噢,得了吧!”蛤蟆打断了苍鹭,“没有一个正常人会‘选择’去感受悲伤或痛苦。这完全说不通。”“我知道,这听上去不太可能,但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个人怎么能进入你的脑袋,强迫你产生任何情绪?那才是真的不可能。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蛤蟆看上去很困惑:“你是说人们的痛苦和折磨都是自找的?我实在不能相信。”

“我同意,要接受这一点很难。”苍鹭说。

第115页


“相比责怪,负起责任听着如何?”

一阵长久的沉默之后,蛤蟆终于平静地说:“我不确定是否懂你的意思,你是说,我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包括你自己的情绪,这才是成年人会做的事情。毫无疑问,这很难,但相比于责怪别人,它还真有个天大的好处。” “什么好处?” “就是,你能开始对此行动了。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第118页


蛤蟆认定,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儿。

第140页


“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苍鹭边说,边拍了拍胸口的位置。“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此时,苍鹭直视着给蟆,“你决心要改变。

第143页


“好了,蛤蟆,你喜欢这个游戏吗?”

蛤蟆一脸愠怒:“你这么冷不丁地问我那种问题,很不公平。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你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很抱歉,但这就是一种游戏。”

“真的吗?”蛤蟆依旧气鼓鼓地说,“希望你明白我点儿都不喜欢这个游戏。这所谓的游戏叫什么名字?”

“名字叫‘猜猜我在想什么’。很多年来,老师一直对学生玩这个游戏,老师当然是贏家了。学生肯定觉得自己很蠢,就像你之前一样,而老师赢了无知的学生,就能获得优越感。不得不说,我真没想到你还是个挺强的对手。不过,我的意思你应该清楚了。”

“所以你说的肯定不是‘快乐的游戏’,对吧?”蛤蟆说而是‘恶意的游戏’。”

第149页


“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第159页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第173页


“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蛤蟆问。“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