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过去的两个月既是切实发生的,却又给人强烈的不真实感,如今六月过半,不真实的感觉仍未彻底消散。

陪伴我一年多的苹果笔坏了,预约了时间去店里修。到了以后又排了一会儿,苹果店里人很多,一点也看不出经济不好的样子。

想着既然出来了,就在外面走走吧。常去的一条餐馆很多的小路静悄悄的,靠近门的位置摆着桌子,店员们站在门口,应该是只能打包。买面包,面包店忙着做咖啡的外带生意,原本可以坐着吃喝的位置,椅子翻过来覆在桌上,仿佛随时要关门打烊。

总算看见一间啤酒馆门口有露天座,坐下来喝了东西,吃了刚买的面包。黄昏的风吹在脸上,有那么一会儿,觉得旧时的生活并未彻底消失。

晚饭是在另一间店的露天座吃的。店家的说法是,只能外卖。客人取了外卖,坐在露天座,打开来吃。当然是没有碗的,用外卖盒的盖子当餐盘。小c说,我们像不像在玩一个外卖游戏?

离家差不多四公里,我建议走回去。天色渐渐黑下来,高架底下的绣球花泛着隐隐的蓝。白天在推上看到一张图,北镰仓明月院,看绣球的人排着长队,队伍一直延伸到有些距离的北镰仓站。我在几年前去过一次,嫌人多,可是远没有这么多——估计进去以后人比绣球多吧。人们蜂拥而至,不知道是不是在释放前两年积攒的热情。

忽见前方人头攒动,像是夜市。走近了才发现,是菜市。大串的葡萄、切开的西瓜、剥好的肥白的茭白、放在冰上的梭子蟹、灯光下泛红的猪肉、指甲钳和袜子……我像是一不当心迈进了时间的罅隙,穿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恍然想起,刚回上海时就租在附近,原本有个大菜市场,一定是因为菜市场尚未恢复营业,摊主们没有收入,只能在路边摆摊。

我给朋友看夜间菜市的照片,朋友说,新闻里的上海是另一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