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20220808-两次都没赶上展览的扉美术馆游记


  为了写暑假作业,敷衍地调研了一下扉美术馆,刚才做完了作业的展示,之后要交一个文字版……那个版本我还没有整理。   但是写随笔就不写那些官腔敷衍了,就记一下我的整体感觉和经历吧。


  我很笨,跑去广州两次,两次他们都没有开馆。第一次干脆是赶上了平常的休息日(周二),问了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开,工作人员说等公众号,然后我把活动的征集公众号当做开馆公告了,也就是说两次都扑了空。因为第二次又白去了,所以第二次为此去广州的时候去看了一眼二沙文立方(他们建筑事务所的另一个项目)。

  所以我实际上没有看到他们新项目的展览,大部分了解还是来源于他们网页和公众号的消息。

  我找到他们也是因为他们做了木兰的《不只是目光》的展,而且和版画工作室合作了,做的比北京的那一次展览还要好。所以我天然地对他们很有好感。

  然后来说感受。

  从地铁口出来之后是一个三岔路口,好像是一个公交枢纽吧,从主干道往小路拐,走个五十米就到了他们所在的亿达大厦。路口那家茶餐厅——虽然这是无关信息但是——很好吃。

公交枢纽

  对于我来讲,最喜欢的部分其实应该是他们的G层入口,大厦缺失的一角的开放手扶梯,在手扶梯下面是螺旋下降的向地下走的楼梯,走下去的时候能够从玻璃天花板上看到G层的东西,这个特别好,和他们的博物馆墙一起做出了一个欢迎人走进的空间,这个“开放”的感觉特别鲜明,你站在大厦后面的空地上,抬头是二楼的咖啡厅,低头是G层的展厅,视线中层是有水流的造景(我不知道能不能这么描述),身后是博物馆墙。你很明显地已经身处其中,但是因为开阔和头顶没有遮挡,又是自由的。

  当然!我一开始,并没有找到这个入口。有点隐蔽了说实话,但是好像在有展览的时候会有额外的引导,那应该效果会还行吧。

  博物馆墙很好,里面塞满了他们做过的活动的介绍展板、日常生活用品、社区通知展板之类的,一个生活的碎片的集合,逐渐变得老旧的记忆的沙堆。很浪漫说实话,而且因为它不正式、所以比很多别的记录都要更亲切。

博物馆墙

  扉美术馆自己对自己无界社区的理念进行阐释的时候用的词是这三个:“参与性”、“公共性”和“联结性”。在做报告展示的时候我肯定是要跟老师说,嗯我认同他们的理念,认为以这些要点为基础去做出努力、打破边界,去探索美术馆空间的更多可能性,就一定会有所成就、会使自己的机构本身无可避免地烙上深刻的时代和地域特征,而这样的特征就是作为小型艺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实际上我自己更深的感受是,他们在做的事就是在玩,换着花样玩,让我们在美术馆里聊天、吃饭、行走、歌唱;让我们不要太严肃、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让我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也为你带来些什么。

  ——“快乐”,这就是我看着他们所有项目的最直观感受。也就是这一点让我觉得,噢好吧,也许也还是会存在我觉得有些意义的画廊。

  因为其实我自己中学大学也在观望与之相关的东西,虽然学得很浅但是已经让我受够了,我对你们当代艺术的前景之类之类没有任何期望,也不想做出任何贡献。在我现在的理解中,一个艺术机构或者说策展人你要是不能为你所在的社区和人群带来点什么、去改善环境或者教育,或者说像扉这样试图去改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说实话就等于毫无用处。

  这么说有点把话说太死了,但是我从来也就不是什么说话机灵的人,这种笨想法在我的笨脑袋里就是,无可更改。

  有人跟我说如果我这么想,我就应该继续去考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去,因为其实这一类志向也被包括在这些专业的教学里,但是我想也许这也不是必要的……只是那个专业的文凭是工作的入场券而已,既然我已经无心为此付出我的更多劳动,我就觉得没有必要。

  总的来讲就是我对他们其实仍然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主要是出于“我很好奇你们还能怎么玩”。饱含善意的好奇。也许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都会关注他们的动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