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突破的可能思路

昨天听老师讲infrastructure的问题,才意识到自己对“人与物”的研究有多么欠缺。或许是因为之前那个田野完全是在社会学的思路下进行,所以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现在希望通过探究档口中人与物的关系,来试图描摹她们生活世界的形成。但生活世界这个范畴太大,而且实在有诸多面向,在前台后台的表演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换句话说,焦虑症的问题决不会出现在档口的访谈中,但它确确实实是构成我妈生活世界的重要因子。或者说,家庭、亲人、病痛很难呈现在档口的劳作中,但每一面的生活都是真实的,只是在档口这个场域内,某些事物注定隐而未发,并且似乎很难找到线索使其暴露于水面之上——不过,这种缺失能否当作一种切入点?但是我又不想使其成为讨论档口员工的家庭生活。比如阿丽的手机屏保是她女儿,我不想把它写成为了女儿在外打工云云,或许事实 确实如此,但好像煽情的味太浓了点。不过我也不是真的很了解她的生活,在此作过多的评述并不合适。就糖糖来说,仿佛一切都很顺心,那么所剩下来的是什么?英子大约是努力还债,但是借钱这件事是无论如何都问不出口的,并且就算问出来也可能得不到很圆满的答案。

还有的可能突破之处就是拿货和抢货,这其实是档口矛盾的中心之处。所谓的导购和老板的矛盾实际上在日常生活的平滑轨迹中很少浮现。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美玲之前就明里暗里说过——这是因为有新人的加入。如此也可以看出,档口的关系格局绝不是一潭死水——那么,突破点又在何处?刚才想的是货物。是不是有可能去广州看看?做一个多点民族志?

拉图尔:“自然在旋转,但它不是围绕着主体和社会而转。它围绕集体而转,人和事物则从集体中产生。主体也在旋转,但不是围绕着自然而转,它也围绕着集体而转,人和物也是从这个集体中产生的。最终,中间王国出现了。自然和社会是它的两个随从。”自然般的真实,话语般的叙事,社会般的集体性,存在般的生存,这就是现代人使之增殖的准客体”

“数字的羁縻”/technopolitics

我们不能将物仅仅还原为关联性,还原为一种有关物的符号学。那样做会削弱物能够让人陷入纠结的能力

目前想到的一个切入点还是在微信的使用上。

infrastructure is not just a technical object but a language to be learned, a way of tuning into the desire and sense of possibility expressed in the very materials of infrastructure.

但是显然微信的使用和广义或狭义的infrastructure的内涵都有不重合的地方,毕竟infrastructure背后有很强的国家的角色,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水利,但微信显然还打到不了那个层次。不过至少在上面这个意义上是可以对话的。

ANT( Actor-Network Theroy)也可以对话?This means that it maps relations that are simultaneously material (between things) and semiotic (between concepts). It assumes that many relations are both material and semiotic.

0426新想法【读一位普通同学如何写学位论文https://mp.weixin.qq.com/s/VXoGhTyWnEQet7iJFWDSWA】

目前来停留在材料是一团乱麻的地步,读完这篇文章后的启发在于,重新阅读已有的材料,先把通读下来的整体印象和大致的“困惑”写出来,争取能写出一个能把所有闪光点打捞起来的“让人困惑”的问题。然后从这个点出发,明白要讲什么故事,讲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道理。

上一次找郭老师聊,他提出的建议是缺乏和和更大的外界的联系,目前并不掌握所有人的生活史,也就无法从中发现问题 。上次做糖糖的访谈的时候其实是能够同生命是的梳理中发现和世界的联系,但也仅仅是联系,就是她婚后的那些经历,但就目前而言,呆在这个档口,唯一的联系就是和她的家人。好像又止步不前了。

这篇对医学人类学也很有启发: “(1)被叙述出来的社会经历、情感经历;(2)被认为是与疾病痛苦有关的社会经历;(3)叙述出来的疾病带来的痛苦;(4)身体机理上的疾病表征(或者叙述者认为的身体表征)”

之前想写我妈的焦虑症的叙事,以及与之相关的停药煎药——我感觉其实是一码事,就是她虽然会求助,但可能处于自我保护的机制不认为这是个病。还有关于诺如的,但是诺如这块没法做叙事研究只能从学理上分析,也就是针对传染病的隐喻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