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化]Battery!公式guidebook原作访谈——浅野敦子 来自11月发售的动画指南:角川公式

日亚也发售了kindle版。

汉校润都是我一个人,这是看不懂女神的访谈的我的全新创作,欢迎捉虫。

译后感:

1 其实这是观众访谈吧……

对于动画化原作能插足的地方不多

2 薛定谔的小基佬

3 瑞垣(比心)

4 不算译后感:BD真是卖情怀地坑(哭唧唧


原作访谈——浅野敦子

Battery的一切从一本小说开始。原作浅野敦子回顾往昔,谈论了倾注于巧和豪他们身上的想法。并且谈论了小说问世20年后实现Battery动画化的感想。

创作小说时巧一直存在于自己内心

——沿着动画的概要向您请教,首先是第一话,巧和豪相遇的场面。

浅野 触及到不同于书和电影的只有动画才有的表现,感觉很新鲜。脚本中也能感受到监督认真细致地根据小说来制作,用动画表现了我所构想的世界的原貌。原本我就非常喜欢动画和漫画,因此作为一个粉丝,我很高兴呢(笑)。一开始作为原作者会有所保留,渐渐地剥离了那些,纯粹作为粉丝去享受动画。

读了小说的人会对故事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但是,因为动画是通过视觉进入,某种程度上会限制人的感觉。我认为那种被限制的美和广度是动画特有的优点,只感受被限内容的方式容易共有。“大家可以共有”即为,在观看动画的时候会产生是这种感觉吧?的想法。

——2话是巧和家人的纠葛以及与青波的对话为中心的一话。

浅野 在小说里我总是追着巧在写作。但是观看动画、阅读脚本后,能将目光投向周围的人物。“虽然爷爷也是,但青波真显眼啊”之类的,“豪摆出这种表情啊”之类,能够冷静地、充分观察Battery这个故事。我才重新注意到它是在也包括亲人的人和人的关系中展开的。

——在2话里,扔掉青波的球的一段和原作不同。还有其他因为全11话的关系而改变情势的部分吗?

浅野 最开始读脚本时,虽然“呃?”了一下但是没有违和感。因为监督读透了小说,所以我能理解作为动画必须变化的部分。虽然也很佩服《NO.6》能熟练地砍掉那么多(笑)。我能享受到,在无损于原作极限的边界上,作为动画所表现的不同于原作的乐趣。

——户村老师等人好像比原作更柔和了。

浅野 整体都柔和了哦。由于是小说家的缘故,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交往会闯入内心世界,因此小说里表现得很强烈。海音寺也是,本来有更多老成的一面,但被动画概括在好队长形象上。这也许是不得不在众多登场人物中推进故事的动画的宿命吧。但是,不如说正因为两者不同,原创的小说才有存在的意义。因为是小说,才能把“老猢狲*”写到那种程度。

*户村真(とむら まこと)教练,被巧他们叫做オトムライ。

——3话后,加入了棒球部,开始与老猢狲以及学长们的对立。

浅野 我认为2话是青波、3话是聚焦到豪的一话。原本我想描写的是巧这名少年,豪是因为巧而存在的角色。但是在动画里,豪的个性变得鲜明了。豪的焦躁和愤怒不是通过巧来表现,而完全通过豪自身来传达。写小说的时候基本上一直都是巧的视角,巧一直在我的心中。看了动画以后,感觉自己可以自由了。

——巧即使现在也存在于浅野老师的心中吗?

浅野 在哟。如今也和吉贞他们一起放学,闪闪发光地、做着许许多多事情(笑)。

——巧这样的角色在其他作品里也有出场吗?

浅野 那倒没有。巧就是巧,因此不会到别的地方去。或者说,巧还无法在自己心中消化分解。Battery的世界本身,因为没有好好给它一个决断,我也感觉未完成,所以还不能脱身。

——不能脱身的理由是?

浅野 不仅仅是巧,人类不是那么容易了解的生物。他们远远超过作为小说家的我的能力,而我即使拼命去追赶也逐渐看不见他们了,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走得更远了。只是这旅程如马拉松一般,我如果尽力的话,在继续跑下去的前方说不定还能见到巧的背影。我这样相信着。

——请一定要写续篇。

浅野 你这么说我很开心。我作为小说家,仍然继续抱着追赶着巧、迟早和他好好做个了断的心情。

——期待着您的续作。回到动画的话题,4~5话是巧受到展西的欺凌,棒球部的社团活动被迫停止。

浅野 因为有豪这样的存在,巧才能恢复。巧无意识地注意到自己无法一个人生存下去。原作也是那样的关键的场景。

——私刑的表现,形象比原作更温和吗?

浅野 没办法吧,作为动画的表现来说已经竭尽全力,也基本没有偏离原作。即使自己会受伤、即使会伤害别人,认定的事情也会坚持下去,坚强和脆弱、任性和自负,这样的巧的人物形象——我所思考的重点部分,被动画毫发无损地描绘出来了。

——与原作诞生时的20年前相比,暴力的表现变得困难了,这也是时代变化的原因吗?

浅野 也许是这样的。如果这是战斗片,存在残虐的场景也可以吧;而它的舞台是普通的乡下中学(所以会很困难)。看到如今10几岁的少男少女所处的状况,会感觉死亡和暴力只有一纸之隔。那里很难用动画表现。正因如此,我不能不用小说写出来,我重新体会到这一点。

——以前和现在相比,围绕中学生的环境有变化吗?

浅野 我认为环境虽然改变了,10几岁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不能应对环境变化的,与其说是中学生、不如说是大人吧。比如SNS*的问题,大人更加缺乏发觉孩子SOS的能力和工具。因此,我思考着能不能在故事中表现“活着也有意义和价值”这种想法。

*SNS,Social NetworkingService简写,社交网络服务

——原来如此……接着6话后,横手二中终于登场了。

浅野 实际上还没打算让瑞垣在这里出场。但是从3卷开始,渐渐变成要出来了的气氛。说到为什么会这样,“不明白天才的心情”这种想法和我自身的联系变得清晰了。虽然不明白门胁和巧的心情,却非常理解瑞垣。对天才的憧憬、焦躁、嫉妒、懊悔,对于绝对追不上的存在的复杂的想法,我能理解。所以瑞垣成为了我心里重要的角色,渐渐具象化了。

顺带一提,当时瑞垣得到非常多的读者来信哦。“想知道关于瑞垣更多的事”“在这之后怎么样了?”等等。和我一样,嫉妒着某个人、彷徨迷茫地活着的人很多,所以与瑞垣产生共鸣的人才很多吧。所以,我非常好奇动画能不能把那个瑞垣表现出来。

——说到瑞垣,对他特意挑衅门胁被打的场面印象深刻。

浅野 因为我很喜欢早熟的男人,所以他渐渐变得老成了(笑)。我是打算把瑞垣描写成他应有的样子。在《Last inning》这部续作里和他决斗真是太好了。虽然追不上巧,但感觉到没有充分描写瑞垣、觉得“不写不行!”,所以变成了续篇。

——动画也是,在最终回后会有朗读剧这样的展开。

浅野 我也非常喜欢朗读剧。我的其他作品时不时也被做成朗读剧,但这次会变成怎么样呢?雀跃不已!

——真是期待啊。回到本篇来,与门胁对决后,接着是受到打击的豪殴打巧的场景。

浅野 当初,我一开始设计的豪是支撑巧的角色;然而豪的存在逐渐变大。被伤害自尊后会发泄怒气是10几岁所特有的呢。和懂得抛开感情的成年人不一样,是少年样子的少年。

——原作也写到豪所处的地位变化了呢?

浅野 因为描写的是人类而非角色作用。写着写着,出现了超出我视野的事物。不如说没有那些,作为故事就无法成立。豪令我体会到作者通晓一切的故事非常无趣。

——动画的后半段,结果豪变成了故事的中心呢。

浅野 小说也是这样。巧从不动摇倾斜,所以那部分愚弄着豪。正因为有巧的存在,豪会变成那样,原作也摸索着写了这件事。

——和巧的相遇改变了豪的人生,简直是命运呢。

浅野 10几岁的相遇是决定性的。当然除了10几岁外也会存在命中注定,每当触及到这些人和人之间命运的事件就会兴奋不已(笑)。

——正因如此作为读者也很雀跃呢。然后,那个豪在8话时因为瑞垣的话动摇崩溃了。

浅野 我几乎没打过棒球哦。所以不知道那样的对话是否真的存在,只是觉得如果是瑞垣和豪的性格一定会变成那种展开。比起思考着大纲来写作,这样更自然。

——9话形势突变,大家开始打三角棒球了。

浅野 门胁被叫做“大叔”的场面呢(笑)。这里也不是因为“紧张场面一直持续,缓和下气氛吧”才写的。在巧和门胁他们加入一枚名为青波的卡片的话,自然而然变成那种展开。

——在原作里青波是作为必要人物来描写的呢。

浅野 青波是一开始就有较高完成度的角色。虽然也会成长,但他是巧之上更不会改变和偏移的角色,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另一侧”。他是我的扑克中决定性的一枚,现在的话可以明白了吧(笑)。

在动画中饰演青波的藤卷先生虽然也是小学生,但我记得,与他在实际中见面时他非常镇定,“是这样的孩子在说话啊”他的青波让我信服。

——即使在动画里也想看到更多的巧和青波的兄弟对手戏。

浅野 我也是。虽然也写了关于两人的短篇,但对于《Battery》来说,同为男性的俩兄弟稍微偏离主题的故事也很有趣。

——接着是最终回。再次与横手二中比赛,与门胁直接对决前就结束了……这样的结局。

浅野 原作里也没有干净利落地完结,所以动画依据那种氛围描绘了这种结局。如果动画是完美的结束方式反而会吃惊呢。不过,当然那样完结了我也不会有意见。当时,小说的收尾方式激起一股怒潮哦,“到底什么意思,好好给我写完啊!”、“小孩子们都说自己在意得不得了”之类的(笑)。

——也发生过那样的事啊!回到整体,cv们的演技怎么样?

浅野 问我大家在读透小说的基础上发挥的演技如何,我非常光荣。我参观过一次收录现场,对20~30几岁的他们能演出10几岁少年感到惊讶。自己虽然也留意声音和动作的差别来写小说,但那些都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职业的真厉害!然后就是,大家都普通地说着冈山腔,总觉得很不可思议。

——貌似参观的时候和staff去吃饭了呢。

浅野 监督是寡言少语的人,但我记得他和第一次去冈山采风一样,说了“我非常喜欢《Battery》这部作品,想要制作它的动画。”然后聊了私人的事呢,比如孩子怎么样了之类的(笑)。

——又是整体上的,对于角色的关系性是什么感觉?

浅野 我是深入精神方面来写作,人和人的关系非常浓厚。关系过于浓厚,故事反而会进行不下去这点我也明白(笑)。柔和掉那里然后一点点推进关系性,这就是动画给人的印象。有时动画会有书籍到底无法企及的影响、广度和美。反过来,只有文章或者说书籍才能表现的东西是什么呢?文章能深入人的内心,写下人和人连结、分开和缠绕的方式。那个意义不是很重要吗?我重新思考了这一点,之后我也会继续探索。

——顺带一提,不限于《Battery》,浅野老师也发表了其他以少年们为题材的作品。有什么原因吗?

浅野 不仅是少年,少女也有,我特别喜欢同性间特别是10几岁的关系。异性间会被立刻分辨为恋爱和夫妻关系;而在同性间“到这里是友情,从这里开始是爱情”,无法做这种区别。这是友情,这是伙伴意识,爱情,憎恨等等,无法单纯地以线划分。关系性很广泛,彼此也不清楚。那些写起来很有意思呢。

——那么,女性的浅野老师为什么要描写异性的少年们呢?

浅野 也许是因为我不了解吧。因为少年对我来说是未知的存在。自己作为少女,妥协迁就于现实地生活着。放弃、怨恨、隐藏自我,成为了大人,成为了老婆婆(笑)。但是,那时候不妥协不行,这种想法绵延不绝持续至今。中学生时期所感受到的那种懊悔、屈辱、被迫遵守的命令,不向它反抗不行。对那无法与之共存的思绪,不是描写少女、而是未知的少年,是想要纠正自己的人生。

——那就是“巧”这个主人公吧。本身想写小说的想法是从哪里开始涌现的?

浅野 是对人类的兴趣。如果从“想写这种故事和事件”切入,中途遭遇挫折的情况比较多;而在“想要描写这个人”之后再设定舞台和时代则更容易写下去。虽然写作技术是必要的,但在那之后要考虑自己和必须描写的人物交往到了多亲密的程度。

——没有“不写这个的话(就)”这种使命感?

浅野 所谓的“使命感”是向外的感觉,那倒不是,而是“不好好描写这个人就会痛苦”这种向内的欲望。例如瑞垣抽烟的场面,“这是中学生该做的吗”也有这种意见;但是自己心中存在着“只有香烟才能代表瑞垣”这样的信念。归根结底,向外的感情根本无所谓。

——听了您的话,我觉得小说主要向内、动画则是向外的表现吧。

浅野 因为没制作过动画所以不清楚,我认为向外的意识肯定是动画比较多吧。当然那并不意味着动画制作方包裹着向外的价值观来制作动画,而是两者有根本性的差别。各有各的趣味。

——那么最后,请向《Battery》粉丝们说一句话。

浅野《Battery》问世已经很长时间,却仍然能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如果了解新世界后再一次接触我的世界,那我会很开心的。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