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提戈涅

CQC

本文是对Michael Rizzo视频4CIdjHxpfZk的评论。

Mike的实用主义系列一直很能引发我的思考,上个月的这集讲到了居合/拔刀术中血振的实用性问题。关于血振用于清除战斗后刀上残留血迹的实验应该有很多人都做过了,效果并不理想——从防止刀刃入鞘后引起生锈的角度上。 要想保养好实战刀具,真正有效的方法还是要用衣物或者随身携带的专门用来擦刀的织物——这似乎更适用于决斗而非混战。

那么血振的主要用途真的像视频中所讨论的那样,是用来“拉开距离”的吗?从战术层面上讲,那些带有防御性动作的血振的确如此。可是另外的那些“纯血振”又要如何解释呢?

在我看来,血振后紧接着的不一定就是战斗结束的纳刀入鞘、也不一定就是下一回合/下一场战斗,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其实,就像现代战术中CQC/CQB的清理房间一样。一场战斗结束后,直接威胁已经解除,但整场战役还在进行——还有间接威胁的存在。这个时候,既没有保持瞄准姿态的必要,也没有打开保险或者收枪的可能性,而只有高/低戒备 (High/Low-ready) 类的姿态才是最恰当的,这同时也完全符合残心的要义。 在有一定主动权的情况下,进行最小限度的修整来提升战术优势是明智之举——比如换新弹匣 (Tactical reload) 或调整装备位置,但绝不至于去擦枪管和装填子弹。

血振也是如此,算是一种最小限度的修整 (毕竟近战武器无需弹药) 。而它所带来的战术优势就是防止在下一场战斗中刀上的残血掉进眼睛。 五轮书中有大量篇幅讲述眼法的重要性,以及障眼法的战术价值——比如运用走位来让太阳/月亮从自己侧后照向敌人、利用刀身反射光线到敌人眼睛上、用刀尖指着敌人眼睛来制造错觉。冲绳桨术中也有一些用武器或脚来对敌扬沙的动作。 而古流剑术中最主要的格档/招架/化解都是着重上段的,类似欧长剑的吊式防御。这就导致如果刀上沾有大量鲜血的话,在防御时很有可能因为受到冲击而让血散落在自己脸上,甚至会被致命障目。 因此,血振的目的就是提前振落这些容易被振落的血,而根本不需要搞得多干净。这也就解释了那些没有旋转挥舞动作的“纯血振”是怎么回事。只有收藏家和武器爱好者才会如此在乎刀具的保养,真正在战场上命悬一线之人只会在乎如何活下去。

以上就是我对血振的战术解读,以及最后对实战古流武道/传统武术的核心见解。

#武术 #剑术 #武道 #CQB #战术 #CQC #H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