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之心》有一种野心是:让世界看看日本的乐队。尽管是虚构的、演出来的,但你大概知道日本的乐队了,再不济也知道乐队男什么德性了。
这部影集让人感动的是,这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故事,它以对音乐的感受开始的。
这几年还是看了很多乐队动画,但是说实话有点太梦幻了,都是女子高中生的故事,我的人生已经不可能从那里开始,有点不知道成年女性如何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哪怕是残酷的,我也想知道。
但受不了的一点是,它借用女性的视角,想讲的不是女性内心的故事,而是借她的眼光看到一些……天才男人,以及天才爱情。🙄那她跟一个容器有什么区别。
女人要看到天才太容易了,她每天眼中可以产生一百万个天才,因为她相信奇迹,她有敬畏心,她会感动。但你把男的摆在她面前是怎么回事,男的是这个宇宙中最不能称之为奇迹的东西。
笑死我了,网友说这叫“摄像头女主”:女主只是记录男的高光时刻的工具。
《一去不回》ゆきてかへらぬ(2025)这个电影真的除了广濑丝丝的美丽和演技外,男演员和故事都没什么看的。
特地去看了長谷川泰子的介绍,找到一张她当时女校毕业的照片,感觉找广濑丝丝演这个角色真的好合适,神韵非常相似。
2022年出版的窪美澄小说《夏日狂想》中,主角野中礼子正是以長谷川泰子为原型塑造。而且找来找去,这可以说是唯一一本以女性视角、更接近長谷川泰子本人的视角讲述的作品,而虚构又给了它最大限度的自由。
《请和我老公结婚》这个剧我逃避了好久,但看了一集《复制体:前妻的复仇》,我又忍不住来看了:重生回到嫁给老公前,看我怎么垃圾归类🗑️。笑死我了,全世界都开始回家的诱惑。
这个剧告诉我们,女人遇到垃圾是真的会生病、会死的。千万别把捡垃圾不当回事。
我没想到《请和我老公结婚》这个剧这么悲情,四个人差点就要像《重启人生》那样进入循环,但最终是讲述两个好朋友的分别,学会分别,而不是以你死我活终结。
不幸的童年真的会毁掉一个人,丽奈选择以目睹过母亲自杀的方式离开了她从小到大唯一的好朋友美纱,希望被她永远记住,这真的无解了,有毒的关系,文艺作品可以探讨,但现实中遇到,还是早做分别比较好,没有人能承受那种能量的侵袭。
不管什么好题材,只要混着异性恋关系一起讲述,就会变成片名“请跟我老公结婚”一样庸俗。会感觉这些人是不是完全处理不了异性恋一对一以外的关系,有了老公,和好友就要进入完蛋的人生模式。
Apple TV+《反仇专家 The Savant》将在9月26日上线,讲述恐怖主义猎人“The Savant(行家/慧眼)”的故事。她是一名卧底调查员,秘密潜入网络仇恨团体,试图在国内极端分子采取行动之前阻止他们。
该片根据Andrea Stanley于2019年在《Cosmopolitan》发布的专题报道《Is It Possible to Stop a Mass Shooting Before It Happens?》改编,原型人物打击的恐怖主义团体就包括incel。
看到长期做犯罪研究的博主分享说,恐怖主义猎人这个职业在前线活跃的几乎都是女人。恰逢中国maskpark性剥削事件爆发,我想起之前韩国N号房最先破获该犯罪的“火花组合”,也是由两名女子志愿者秘密跟踪调查。
《时雨之记》一直被奉为日本物哀美学的代表作,但是我今天来看,就是一个时代结束了、战争结束了,男人失败了,然后他只能寄托于初恋没有变,还穿着和服寂静地跪在蒲团上插花,容颜不老像一株白山茶,还在读《古今和歌集》《明月记》,描摹他的字迹。而他壮烈地爱过,又壮烈地死去,来洗刷战争和资本掠夺带来的血腥气,更重要的是他要让一个女人为自身的迷茫感到羞耻,而一切痛苦的遗产就延续在了这个女人身上,她必须回报他的爱,于是她转身向山里走去,就像古典物语里那些为男人出家的女子。
只有粉丝能够解码的《悠木碧的制作方法》
以前我并不怎么关注声优,但是看过《转生成蜘蛛又怎样》,我开始好奇这么密集的吐槽、这么丰富的内心独白,以及一人分饰几角是怎么做到的,于是注意到悠木碧的名字。而恰好在联邦宇宙mastodon看到网友分享了有关于她的自传《悠木碧的制作方法》,对书名也感兴趣,于是就到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的日文原版一睹为快。
该书为悠木碧自述人生经历的散文集,总共分为两部分,“お仕事”和“推しごと”,先是讲述了她从童年走向声优这条路的过往,然后是关于工作以外生活的分享,重点当然是“推活”,一个热爱宅文化的人在从事宅文化相关事业,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鼓舞人心。
在悠木碧自述中,她上学时最喜欢国语,子役时期因为不喜欢上表演课,被经纪人建议每天观察自己,于是她的自我观察之路就开启了,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人生。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悠木碧的制作方法》这个书名也相当绝妙。
最妙的是她的写作方法(不愧是小时候最喜欢国语的孩子),她说观察到异世界转生作品中有大量的Monolog(即独白),主人公会自我分析,于是她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来写散文,尽管没有异世界转生的经验,但是想让读者感受长独白的乐趣而写这本书。
可能很多当红的异世界转生作品都是男性向,我对他们的独白并不感兴趣,但是在《转生成蜘蛛又怎样》里,我感受到了这个主角独白的魅力,她是一个会写诗、擅长游戏的女高中生。而这个角色,就由悠木碧担任声优。
我还不是悠木碧的粉丝,但是读这本书已经很快乐了,因为她真的相当有魅力,我不敢想象她的粉丝读这本书该有多么狂喜。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同人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不同之处,这本书是定向制作给其粉丝群体的(所以作为粉丝真的会很幸福,这个世界上有专门为你做的饭),像我也是必须要从《转生成蜘蛛又怎样》先注意到悠木碧,才会关注这本书。
如果你完全不知道悠木碧是谁,就怎么样都不会感兴趣她的“制作方法”。这是一层美妙的间隔,只有粉丝能够解码。
其实要认识她也不是很困难,正当红的《药屋少女的呢喃》(日文:薬屋のひとりごと,又译作《药师少女的独语》)中主角猫猫的配音就是由悠木碧担任。
2025/7/17
名字的由来,父母喜欢海,经常去冲浪,于是以海的蓝色命名,写作“碧”,却不是绿,而是蓝。
名女人们在历史中的位置
如果你看过NHK晨间剧《虎之翼》(日文《虎に翼》,又译作《如虎添翼》),可能会对国立国会図書館東京本館正在展出的「1945-終戦の前後、何を読み、何を記したか」(1945——终战前后:读什么、记录了什么)感兴趣!该展览展出了日本战败前后的出版物,而国立国会図書館又以庞大详实的出版物收藏著称,所以这个展还真是只有国立国会図書館能办到。
我觉得最触目惊心的就是那几幅战时的美术宣传图,真的像天神降临一样美妙绝伦,而后看到展览末尾几个文学家关于日本宣布战败时的日记,也就会明白那些对战争持狂热态度、奉献最大限度爱国精神的人究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诧,因为我本科修读的是新闻传播学,而传播学就是伴随着第二次世界战争迅猛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也是战争的一柄利器。战争一旦发生,所有学科都免不了成为帮凶,这是人文垮塌的瞬间。
俄乌战争还没有爆发时,互联网上有很多纳粹美学、苏联美学的崇拜者,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东西确实精美,就像我在这个展览中目睹的【大東亜戦美術】组图,美得惊心动魄,山河摇曳,人们一边恐惧,一边着迷地献出自己。
虽然我们说文学、艺术是纯粹的,但是回望历史,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为战争服务的哲学家和艺术家比比皆是,还真没法说全然是战争利用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头脑和知识,毕竟战争的主体始终是人。虽然当它发生时,只有装甲坦克、枪炮与服从命令的士兵,可是被摧毁的一切是真实的,曾经鲜活的生命与生活是真实的。
我很喜欢《虎之翼》这部剧,它的人物原型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弁護士(律师),三淵嘉子。故事以主人公猪爪寅子(伊藤沙莉饰演)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讲述了战争前后政治、法律影响下的社会进程。我说的战争故事中的人们默默忍耐,认真学习自己所热爱的知识,好好吃饭,关心身边的人,等到战争结束时,这个废墟般的世界终究会让出位置,不得不接受你的立场——其实就是关于这部剧的感想。面对战争,人似乎总是别无他法。
国立国会図書館特集展示「1945-終戦の前後、何を読み、何を記したか」(1945——终战前后:读什么、记录了什么),一边是战争如火如荼,一边是女性在战时得到的短暂发展机会,当然前提是以承受战争为代价。
可以联想到《虎之翼》的主角猪爪寅子的一生,纵使怀抱着用法律改变社会的决心,但是被战争无情打断学习和进修,而后又因为战争获得短暂舞台,为一个退回至废墟的世界重建而耗尽自己的一生,是否推动它往前一步,还要看历史的检验。
这是名女人们在历史中的位置。
2025/7/17
《杀戮人机》(Murder Bot 2025)
该片里的机器人觉醒以后就是看了几千小时的短剧,然后也没干成它想象中(从短剧里学来的)惊天大坏蛋事迹。它说自己完全不想动脑子,只喜欢刷短剧。
“剧中的角色远没有现实中的人类那么令人沮丧,这些人压力很大,因此导致我的压力很大。”
《杀戮人机》Murderbot (2025)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它以近乎理想的方式讲述了一群非主流性向的人们怎么共同生活与协作(从设定上来看,他们脱离体制,属于边缘人在孤独星球重建共同体),反正比主流异性恋打造的群体关系强多了,也更加能够深入探讨关系的本质与个人特征,这个视角相当重要,它是主流关系永远无法讲述的。
本片改编自雨果奖和星云奖科幻小说Martha Wells的《厌世机器人》,讲述一个安保机器人要隐藏自己的自由意志,并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而ta真正想做的只是独自一人观看未来主义肥皂剧,并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机器人,它让我感到不再孤独。尽管我们都是孤独地观看上千部肥皂剧,孤独地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电影《悪い夏》
看了在amazon prime上线的《悪い夏》,这部由北村匠海与河合优实主演,讲述贫困补助部门的公务员和受给者之间的故事。
虽然会有一些报道写国家对弱势者的补助被滥用,甚至是不良利用的情况。其实也是政府意识主导,想要警告、威慑和教育国民,所以会写得很严重。
但我想说,除了和国家站在一边的人(公务员可以有机会操纵),个体是没有大的本事对抗系统的,换言之就是国家的钱,我作为普通公民怎么偷都偷不着的。
不用在那里幻想个人怎么偷用了税金,怎么不合规申请了补助,这一切都是那个巨大的系统在运作,受给者其实是站在对立面、受审判的那一面。
短剧《我的姐妹三千岁》
雨下得好大,我不行了,我浑身难受,我要看短剧!开始播放《我的姐妹三千岁》。
有时候真不知道直女是在装什么糊涂,明明是我的老婆三千岁,非要在那装。
这部讲述秦始皇寻找长生药,只在女主身上试药成功了。到了民国,女主暂时失明,当初试药时所救的人的后代派了孙女阿月来照顾她,在一次围困时为救她而死,于是女主就用血标记其灵魂,想要找到现代转生的阿月。
剧情真的很暧昧!什么姐妹,明明是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