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中学习日语的体验谈之对话
我有一次和AI用日语对话,家人正好在旁边听到了,事后跟我说我的日语拖长音很严重,我想了一下说,可是我觉得那是“讲述”的感觉,是我的停顿与思考。但我会开始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然后我就想,这个习惯到底是怎么来的,它不可能凭空出现吧,我说中文也不这样。后来我看视频的时候就发现,我观看的那些谈话节目、艺人访谈,人们都这样说话,我理解的“说话”就这样、用日语说话就这样。不是NHK新闻读稿背稿。
日语是能够边说边思考、边思考边说的语言,虽然这个描述也没什么特别的,每一种语言都能做到,但日语好像就是能放进去的东西更多,它的间隙可能也就造成了所谓的“暧昧性”。
我在b站听了一个up主上传的自己真实面试时的录音,那时她已经学日语六年了,不是我们想象的非常完美的日语,但是她能够很自如地处理对话,哪怕是在面试中也能有来有回,真的在对话。这点很重要,对话感很重要。有些人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也未必能对话。
我根本不相信评论里对她的点评,说她“有很多中国思维的造句和用词,词汇差不多了,但需要更地道的说法和发音,虽然能听明白但是会给日本人带来违和感,这种违和感就是一听就知道你是外国人”——老天,你本来就是外国人好吗。
而且“中国思维”是一个错误吗,与其说中国思维,不如说你原先使用一门熟练语言的个人痕迹,然后再形成了你在使用其他语言时的表现风格,这种东西真的是坏的吗?我想如果“改正”了,以后想找都找不回来,然后你只会说新标日语。而且母语者都不在乎我什么思维,你非母语者非要挑错,你是班主任吗。
如果是想要实现“用日语思考”、更加主动地用日语思考这个目的,那么它其实并不在以上这种浅显的细节中,而是更深刻地使用这门语言,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用日语去学东西”,你用日语理解的事物,最后也会通过日语说出来。它需要输入,而不是通过这种很浅的编码伪造。
怎么培养资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型的互联网公司,老板发家的秘密是ta在大学时感受到被资讯轰炸,并发现很多人没有办法获得和处理自己需要的资讯,为自己所用。也就是“巨大的信息差”横亘在用户之间,所以ta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出相关资讯推送到需要的人身边,没想到成为了事业。
是的,在老板的时代还没有今天这么精妙的“算法”,但是在我的时代“算法”已经来了,所以我可以说是在人类已然进入机器算法时代时做着一份人工算法的尾声的工作,孤独地搜素信息,再递到最需要的人那里,看起来耗费的成本有点巨大,结果是我自己被训练成了一个机器,并且信息是为我的个人品味所服务。以前我说我很会“找工作”,其实是我很会“找信息”。我真的给很多朋友发去了我手中存储的各种各样奇幻的牌,并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够获得幸福。
转职经验谈
我4月中旬离职,备考日商簿记2级,6月初一次合格。7月初参加N1考试,正式的转职活动是从7月下旬开始,然后8月上旬陆续接到了面试,面到第二家会社就拿到了终面机会。
我主要使用的平台是doda、indeed,然后也参考小红书,看到感兴趣的企业,直接到homepage投递了履历,回复都很快,也很快给了面试机会。因为我是以经理(日常事务性财务工作)为目标转职,所以中途还收到了一家专门支援该领域转职的agent平台,也推给我一些面谈机会。
我感觉使用下来最好的indeed,我在上面找到很多不错的新创公司,愿意给面试机会,开出的待遇条件还很不错,社内也有长期工作的外国籍社员。
面接
- 名前、アイコンの設定
- 光(リングライト➕zoom内の機能)
- バーチャル背景の設定
- マイク、ビデオのテストミーティング📹
- 録画機能▶︎見え方を確認✔️
- 音が鳴るものは事前にOFFに😌
- 充電の確認🔌
- メモ, スケジュール帳の準備📝
- 服装、身だしなみの最終確認👞✔️
- 【5分前】には待機状態❗️
1.自己紹介を簡単に
2.大学でどのような勉強をしてるか
3.卒論、卒研
4.そういった分野に興味を持たれた理由
5.サークルとか部活に入っているか
6.バイトの仕事内容
7.今までで一番大変だったこととどのように乗り越えたか
8.主体的に行動して成し遂げた成功体験
9.短所長所
10.短所を克服するために気をつけること
11.周りからどういう人と言われるか
12.学校やバイトがない日はどのように過ごすか
13.会社に興味を持ったきっかけ
14.キャリアプラン
15.入社した際に挑戦したいことや、携わりたいこと
16.選考状況(会社数、職種)
17.当社以外の業界
18.何社くらい選考進んでいるか
19.会社を選ぶ上で譲れない条件
20.社会人と学生の違い
21.仕事をする上で一番大切なこと(イメージ)
22.逆質問
1.2分間で自己PR
2.当社のHPで印象に残ったこと
3.当社はどのように変わっていけばよいか
4.当社をどのように変えてくれるか
写下计划,搭建生活的脚手架
将计划写下来,然后照着去执行,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有点像那个“怎样把大象关进冰箱”,答案就是列出步骤即可。
我感觉我的人生其实是从to do list开始的。但当时那样做的我甚至并不知道什么是TDL,我只是为了想上大学,提升每一次月考分数。于是考后会检查试卷,寻找那些还可以提升的得分点,算出一个目标分值,希望下次可以达到。然后每天打开草稿本就是列出要做的事项1234,我甚至没有优先排序意识,那对我来说太难了。既然都是今天要做的事,我就根据自己心情整理出一箩筐,然后做完就划掉,才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我以前上寄宿制高中,高一高二的时候完全不学习,一直考倒数,课程听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学。高二有一次午休去教室拿手机,才发现全班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坐在教室自习,我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原来我竟然是和这些人一同竞争。考虑进路的时候,班主任会找大家谈话,反正就让我努力争取一下家附近的民族学院,好处是可以走读。我当时心想,不会吧,我好不容易才离开家。当时沉迷网游小说,小说里的主角大都是大学生,有很多校园生活描写,我就想,我也要上个大学。
我人生中第一次有意识地追求目标,并且还是一个有点难的目标,就这样开始了。我真的是用高三最后一年的学习考上了大学。没错,主要靠的就是草稿本上的1234。不过为了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因为我听不懂老师讲课,这很麻烦。于是我开始观察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发现他们就是爱做题,爱问问题,那我想,反正听不懂课,那我也来做题吧。
于是上课下课我都在做题,或者上课睡觉,下课清醒了做题,真的是颠倒人生颠倒过。效果是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数学,因为一直不及格,但突然考到和前几名一样的分数,上课却天天睡,数学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是不是去补课了。所幸那时遇到的老师都很好,知道我开始做题了,还送我很多习题,都是书店来推广、希望老师让学生订的最新练习册。
后来我就没有这样努力过了,或者说高考以后,人生有很多事不能再那样量化——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如果是短期目标、具体目标,这个途径是最快到达的。我重新用这样的方式审视人生,也是因为我朋友送给我一本手帐开始的。比如我通过簿记2级,也就是这样在手帐上写了两页半,划掉两页半的计划1234。能够被量化处理的东西,反而是不难的。
我直到今天还是会用这个方法来生活,我会随时写下要采买补充的消耗品,做成check list,购物的时候拿出来一一对照,以免忘记。还有旅行前收拾行李,我会重复用一张表来check,因为每次要带的东西都差不多,如果有季节、天数等差别,拿不准也可以随时搜小红书别人做的check list(但我感觉他们的行李清单太花哨太个人了,没有重点,还是要形成一张自己的表格比较方便,没人比你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果要做一件稍微复杂的事,我会先想一遍流程,如果实在不能想象,无法构建出让我接受的流程,我会查看别人的经验分享,以及请chatgpt帮忙。
还有我最大的改变是,我不会在早上打开SNS了,我先依赖了Opal这个app来锁住常用的SNS,之前只是觉得太浪费时间了,短暂地度过,但我现在完全不想改过来,我觉得这样很好。我的早晨很早开始,但如果我很早就开始刷SNS,我的这一天就会掉进迷宫,就会完全消失,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两天后了。
当时分享这个Opal的用法,有人评价说,长大以后用家长的手段来管理自己内心的小孩,我并没有争辩,但我想的是,有些人如我就是这样生活的,只有这样才能生活。我们需要生活的脚手架,否则很容易被生活淹没。
适合独学的日语学习书
今天说到朋友送给我的这套凡人社出版的日语学习书,《日本語で考えたくなる 科学の問い》,我又翻出来看了两章。
它在封面的介绍是“适合日本语学校、大学、高等学校和独学”。
我也看过真正的语校教材,其实还是偏“实用”,让人快速掌握可以立即使用的日本语,对主题的讨论非常基本浅显。
而这套真的可以说是培养素质教育和思考能力,发现社会课题,并深入探讨。
上册涵盖了“群体、商业、科技、艺术”,比如科技会深入回顾IT发展的历史,受到什么样的思潮影响,伴随的社会运动,可以了解日本社会,也了解全世界所处的时间节点。
就算是当作普通读物也并不枯燥,甚至纳入的资讯和知识非常新,非常值得一看。可能对于考学的学习者来说也会有帮助!
ChatGPT推荐的日语学习书
在一次使用ChatGPT的时候,它推荐了我读过的日语轻小说,于是我留意看了一遍它提供的数据,发现紧跟流行趋势。我挑了其中感兴趣的两本,《今日も言い訳しながら生きてます》《日本語のトリセツ 取扱い説明書》,去图书馆借阅了,觉得很适合语言学习者阅读,而我和ChatGPT聊的也是通过阅读精进日语能力的话题。
《今日も言い訳しながら生きてます》是韩国插画家 Ha Wan(하완) 的新作日文译本,这位作家的title是日韩畅销书作家,还是个男的,但因为我喜欢essay,比较轻量,并且也想知道什么内容能在韩国和日本同时流行,于是就看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小说以外的韩国文学书籍,它不像小说一样建立一个纯粹的、更接近作者内心的小世界,和真实世界有一定隔阂,而是以作者为方法和坐标,尽情去描述他周围的一切,可以借此了解他所在的那个时空中的社会。其实也没有差很多,几乎就是平行的,所以看到他在思考的事物,会有强烈共鸣。
对应书名里的词组,其实社会中常见的是“言い訳しない”,指的是不要找借口、不要解释自己的错误,而是直接采取对策,甚至有“言い訳病”的说法,所以可见“言い訳しながら生きて”是一种多么反常识的抉择。但我非常理解这种说法,我甚至觉得活着就是寻求一套自己的解释,如果没有建立这套解释,“活”就没有了意义,换言之也就是活不下去了。所以我觉得书名应该是这个意思。
作者在开篇还提到一种“格付けテスト”,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指的是将人物化,按照价值、能力、地位和阶级来分类的一种测试。他说如果你在网上看到这种测试,不要去测比较好,因为十之八九会因此变得忧郁。
もし、あなたがネットで格付けテストを探そうと思ったならやめにほうがいい。十中八九、ゆううつになるから。
差不多就是这样,我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积累的,我觉得后期的日语学习可能更多就是这样、凭兴趣建立起一些新的知识,教学没办法全部教给你。
再说说另一本《日本語のトリセツ 取扱い説明書》,这是一本比较经典的日语学习小书,很早就出版了,比较实用,就是给出问题案例,然后相应地给出例文参考。
怎么学都可以,也可以等遇到相应问题的时候查索引,看看准确的写作方法,都是非常基本、但是很容易忽视的问题。
开篇讲了日语写作和正确格式和标点符号,紧跟着就是丁寧語的使用,给了一段小说《雪国》的开头,让读者改成丁寧語。就是写作业,但还让人怪想写的。
我在翻这本书的时候,在结尾的出版信息里不知怎么就看到了“凡人社”,这家相当有名,但我几乎没有看到网上分享怎么学日语的人提起过。最早是我朋友介绍给我的,还带我去逛过!并且把她学日语的时候在“凡人社”买的书借给了我。(非常厚实,等我看完来分享!)
“凡人社”的slogan是:世界の日本語教育に貢献するにほんごの凡人社。所以它真的是专注于日本语教育,出版了很多厉害的日语学习书,店内还经常有日本语教师培养计划的招募广告。
2025年7月10日
日商簿记2级一次合格的经验谈
6月初我一次合格了日商簿记2级,学习备考总共花了2-3个月的时间。按合格必要的学习时间350时来算,大概平均每天学3-4小时。
其实以前的我想不到自己会考这个,我本科就读新闻系,跟会计离得很远,选修法律和经济培养方向时,我都一度因为学姐说很难,于是避开了经济,选择法律。
但是来日第一年的会社生活帮助我了解了日本的商业活动,学习了一些基本经营常识,自然也接触了簿记知识。刚开始很苦手,真正学起来却觉得有意思,一次合格后对于数字和数学也有了一点自信心,一般计算类的考试其实是难不倒文科生的,它的公式更加依靠记忆,而且记住了就能拿分。
老实说我还没有检验到这个资格证是否“有用”,因为网上热门帖子都是在说对于求职有好处,或者直接泼冷水说没用,但对于我自己而言,只是恰巧走到了那里,真要说有什么用,就是我不学这个也仍然要学日语,所以用日语来学簿记,反而是增进日语学习的一个好办法。
我觉得如果只是学习,没有“考试合格”这个目标,你就想看什么看什么,看世界上最新的、最有意思的,或者最古老、所谓最“没用”的知识和资料也没关系,时间积累到了,你就是能习得,因为你已经投入进去了。但如果有“考试合格”这个目标,那么伴随的就是“越快取得越好”,唯一不变的就是掌握这些知识必要花费的时间,这时候拆分到每天去执行就变得重要,这其实是最难的。
因为一直以来学习都很懒散,不是那种执行目标很厉害的人,簿记2级备考直到最后一周我才进入状态,开始每天执行琐碎的事项。越临近考试,其实最重要的就不再是知识的摄取,而是稳定日常的建立,让你能够按部就班地度过那些被标记在日历上,似乎有点不同寻常的紧张的日子,度过那些时间,就像你平时练习的那样,其实考试就有很大概率合格,是“突发”最容易破坏这种成功率。
备考不只是学习安排,还包括饮食和睡眠的稳定性,考前两三天,我让chatgpt给我制定了睡眠和饮食安排,详细到包括考试当日起床后的流程。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这个,或者你们本来就执行日常执行得很好,但我必须设定程序,不然会紊乱,这一点比机器人还机器人。
考试当天我就按流程执行,考场非常小,机房里大家坐得很近,我瞬间就心跳加速感觉平静不下来了,但好在座位上有耳麦,我戴上后就只听得见自己的声音,然后稳定下来开始考试。
虽然一次合格了,但我觉得题目还挺难的,连续几年net考试合格率都很高,似乎就有意识地在调整题库,使得合格率稳定在35%左右。根据日本商工会所的统计,合格率这几年就是一直在下降。
我并不抗拒参加这种“合格”考试,因为它不是选拔,不需要你很努力很努力,且最终结果还要看和你一起竞争的人努力程度,如果别人更努力,你就会失败,也就是常说的“卷”。但合格考试只需要你按照自己的节奏,遵循它提出的——学习这些知识通过考试必要花费的时间,那么就有非常大的概率通过考试。
我并不是小红书爆款,教你一个月或一周通过考试,我也没有那种能力。但我想说通过这些合格考试还真的很简单,只要你真的去学,学满掌握相关知识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可以通过的。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学习方法,我觉得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方法,而是执行力。你问这个怎么学,那个怎么学,不如直接去学就明白了。无论考什么都是通用的!祝愿大家各种考试都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