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提戈涅

闲谈

尽管本书的主题是围绕拉康的招牌概念所展开的,但这并不是一本入门书。作者在引入很多基础知识和经典案例时都没有做详细的介绍,想必是默认了读者对各派精神分析和相关的哲学、文学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我恰好是这种在学习理论时很难以深入专精的读者,因此相比普通的读者来说会更有广度一些。我的这种特点并不仅局限于知识领域,在技术领域也同样如此。相比精通一项技能我更擅长入门十项技能,这种传统的杂学的存在方式其实是完全和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相抵触的。然而,在后现代社会中,这种杂而不精、广而不深的劣势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不过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这次读到的是庆山庆的完整译本,英文版仅作辅助参考。这本书的部分章节有一种似乎读过的印象,可能是曾经在「跨拉康圈」公众号里读到过。于是查了一下确实有这回事,李新雨校对过的书名是《享乐:一个拉康式概念》,并且还发现《拉康式“享乐”探究》和本书的关联性也很强,值得接续阅读。

第一章:知识学·底座·最小享乐模型

本书的章节划分不太平均,属于理论部分的前三章占据了半本书的篇幅,后面五章都比较短但也同样重要。

关于享乐一词的由来 (Genuß→Jouissance) ,作者布劳恩斯坦对弗洛伊德的

评价只是普通词汇而非理论化概念
并不公允。李新雨在他的拉康研讨班《黑格尔、弗洛伊德与机器》及后续几讲中就讲得就更加全面:

认识到弗洛伊德提出这些理论 (快乐=精神紧张的减少/释放;重复是享乐的条件) 的时代背景十分重要。

弗洛伊德所处的时代是工业文明与机器的时代,当时最前沿的科学理论是热力学,从中发展出了能量学概念。这也是早期弗洛伊德做理论探索时所使用的基础框架,后期结合新出现的有关神经元系统的知识又发展出了神经元惯性以及恒常原则。快乐原则实际上就是恒常原则,借用坎农的生物学概念说就是内稳态原则,既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而死亡冲动则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 (克劳修斯) ;

与此相对的,拉康所使用的「技术座架」,或者用我们时下最前沿的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讲就是「大模型底座」,拉康选用了当时流行的海德格尔现象学。拉康所主张的弹性时间技术,就是以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时间性为底座的。拉康除了在哲学层面建基于海德格尔和黑格尔,还引入了当时科学领域最前沿的控制论 (维纳) 、系统论 (贝塔郎非) 和信息论 (香农)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老三论」,也是随后蓬勃而出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革命的奠基。

因此,对于读懂拉康,了解信息革命相关的理论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控制论、信息论、通信原理、生物信息工程、遗传学、传播学、基因、模因、博弈论、赛博无意识、电磁学等等,这里推荐老三论相关的三本书《信息简史》、《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系统化思维导论》。

如果不仅打算学习拉康,还想要成为拉康、发展其理论并推进他未竟之事业的话——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领域,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复杂系统、量子力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球脑等等都是值得探索并发掘的。正如拉康借助前沿科技扬弃弗洛伊德那样,我们也应该如法炮制扬弃拉康。

回到本书的主题上,关于限制自由享乐的边界,书中提到了社会契约与法律。这里让我联想到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以及鲍德里亚和韩柄哲的强迫享乐,对于这里面的反转,齐泽克那个传统权威式的父亲与后现代父亲让儿子去看望祖母的例子总结得淋漓尽致。

布劳恩斯坦对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解释是『享乐是两个意识相互承认的结果』,但我还是想要强调奴隶在这个辩证运动中的优先性。无论主人有多么渴求去占有、控制、支配,奴隶对于主人的主动指认才是一切可能性的先决条件。奴隶通过指认,主动地成为了被欲望对象的成因,把自己作为能够使大他者享乐的器具,让整个欲望循环转起来。当然,这只是我所理解的最小享乐模型 (Minimal Pleasure Model) ,如果里面存在少女朵拉式的癔症主体或者奇怪的倒错主体,那模型结构的复杂度就会成几何数增长了。如此看来,女性的性享乐与受虐狂的享乐在结构上也是占据相似位置的,就像在性体验上那样——相比于强迫症式的男性,女性和受虐狂更有可能通过非插入式性交获得性满足。

第二章:生灭·去精神分析化·原初能指

本章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死亡冲动是天然的升华,而享乐又是冲动无休止的返回』。这种将生灭刻入能指链 (基因) 或符号系统 (文明) 的超个体性解读,不免让我联想到进化心理学以及后人类主义的思想。

布劳恩斯坦还提到了一个复合词「欲亡主义 (Erothanatism) 」,我非常喜欢它的英文构词法和中文译法。看到这个词的时首先联想到的是法西斯主义的「死亡万岁 (Viva la muerte) 」以及优生学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不过作者另有所指。

关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安娜的「自我心理学」以及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布劳恩斯坦把他们三者概括为『认为存在符合社会规范的“正常”主体,需要对来访者进行矫正或社会化』。这三者后来又各自发展出了「存在-人本主义」、「自体心理学」以及「主体间性理论」,临床治疗领域的「动力学取向」往往就是融贯整合了上述思想的大杂烩,也是有其优势的。

而其中最不可取的就是『回到阿德勒』,也就是前弗洛伊德时代。前面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存在着一个矛盾——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难道不是他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产物吗,不是还曾一度冠以「自由精神分析」之名吗,怎么就成前弗洛伊德了?这还真不冤枉阿德勒,还记得前面说过的座架/底座吗,阿德勒的底座里是亚里士多德、卢梭、康德、尼采。所有阿德勒主义的衍生流派都是「去精神分析化 (De-psychoanalyze)」的,从霍妮到罗吉斯到马斯洛一步步深化,直到搞灵修的「超个人心理学」和卖幸福课的「积极心理学」通过拥抱灵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从而彻底洗清了精神分析底色。

能指的滑动与转喻是拉康理论中最有趣的部分,而转喻能指链之中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原初能指 (primordial) 」本身了——primary/master (主/主人能指) 、empty/void (空/虚空能指) 、zero (零能指) 、pure (纯粹能指) 、real (真能指) 、silenced (静默能指) 、phallic (阳具能指、菲勒斯能指、石祖能指) 。想造的话还可造很多,东方的佛道吠陀、西方的各种神话神秘学都是不错的语料库,还没算黑格尔的骨头这种字面上没有能指二字的。不过,我在面对拉康的时候还是很难产生搬弄文字的闲情雅致的,学懂是最重要的。未明子的哲学视频通常很适合作为读书的辅助材料,推荐读这部分的同时配合他早期录的《拉康的符号学》,时至今日也很少有拉康概念视频能出其右。

第三章:性·爱·余晖

布劳恩斯坦在提到赖希的时候态度都比较负面,这反而越发刺激我想要去阅读这位精神分析史上最为声名狼藉的思想家。在弗洛伊德的直接继承人中,赖希所发扬的是性欲论,而且还突破伦理地付诸实践,这也导致了他是唯一一个在骂名方面超越了弗洛伊德的第二代分析家。然而,赖希的死却与他的昭彰恶名大相径庭。

性交结束后剩下的只是阉割的残余,便是分离。

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又思索起了何为性交的结束、享乐的丧失。对于一些男人,维持射精之间的勃起、甚至连续的高潮或射精都是可以的。而对于一些女人,一次绝顶高潮随后就会立刻陷入巨大的不应期之中。解释这些现象的角度可以有许多,但无论如何,性能力的修炼或敏感带的开发都永远无法回避拉康那句恶名昭著的「性关系不存在」。

在这里我想引用李爽君的那句『爱存在,性关系不存在,爱是性关系的剩余。』,因为这句话和我前阵子在思考的一个叫「Sexual Afterglow」的概念有关。我不打算从大众领域切入这个词,下面这段摘自Danbooru wiki:

As in “basking in the afterglow” – the warm, glowing feeling of bliss that lingers following orgasm after engaging in happy sex.

For this tag to apply, it should be clear that the sex still hasn't really finished, but is merely winding down. The persons involved should still emotionally focused on each other, doing things like cuddling, spooning, holding hands, making eye contact, and similar indications of affection, possibly also (literally) sleeping together through the night. If the partners have disengaged from one another, then the sex really is over, and this tag should not be used.

对我个人来说,欲火的渴望、前戏的温柔、交合的迷狂以及高潮的销魂,这一切都抵不过「爱之余辉」的耀眼夺目,都只不过是为了抵达「心之融合」的过程。

四至八章:同性恋·女人·精神病

这本书对于福柯的讨论尽管篇幅不少,但隔靴搔痒的感觉非常严重。这里推荐拉黑字幕组翻译的《齐泽克:超越福柯》,萨德侯爵的《Philosophy in the Bedroom》以及福柯的《双性人巴尔班》。对于最后这本书,我更愿意称之为《女老师阿蕾克辛娜》。通常来说,在没有画面或音乐的情况下让我感动到落泪是很难的,但这本书做到了。另外,前半唯美细腻的青涩回忆与后半冰冷残酷的尸检报告之间几乎没衔接,冲击感就像被从头上泼了桶凉水。

关于男性性与女性性的讨论,书中并没有出现我预期中的巴特勒而是弗拉格,但也半斤八两。这部分最令我感兴趣的只有那句『真理,就是女人 (尼采同拉康) 』,刚好上半年读了很多尼采,对尼采同拉康有些同感。和年轻时读尼采大有不同的是,如今的我每当读到尼采论女人,就会联想到莎乐美和伊丽莎白从而忍俊不禁,一些摘录:

  • 智慧是个女人
  • 生活是个女人
  • 音乐是个女人
  • 真理是个女人
  • 女人是个空洞
  • 女人身上的一切都是一个谜团
  • 假如没有敌人,没有黑格尔,没有女人,没有性,没有生存的全部意志,他就会生病
  • 男人的幸福是:我要。女人的幸福是:他要。
  • 男人惧怕恋爱中的女人:这时女人会作出任何牺牲,而其他任何事物在她看来都毫无价值。

接下来的章节中还提到了用「艺术去破译书写」的概念,很难不联想到海德格尔的诗性与去蔽。以及「同性恋是伦理抉择」的观点,我觉得这里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福柯吧,如果想要了解的话推荐阅读《福柯的生死爱欲》。

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是关于癔症对制服的移情。尽管这是很不常见的,但我认为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主体型是可以发生转换的。以某种短路或是偏移的方式,暂时或长期。目前可以把握到的是:强迫症→癔症→倒错→精神病,由于倒错和精神病有很多子类,所以根据起点的不同,精神病理化的落点也会有所不同,而神经症也是可以不经过倒错的过度直接短路到精神病的。

后面还提到了酒精和毒品,其实就是麻痹和致幻。这里结合脑科学和巫术的知识,对于理解这两个直达欲望与享乐的直通车还是挺有益处的。再后面还提到了反俄狄浦斯的交汇,确实,德勒兹加塔利所批判的是腐化堕落的经典精神分析,这也是各派新/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共同的出发点。

摘编两个我喜欢的格言体短句:

『爱同阉割——选择就是接受丧失和放弃享乐』

『爱使享乐屈从于欲望』

最后我想试着结合我最喜欢的克尓凯郭尔三阶段来为本书做个总结:

幻想——审美 (感性)

享乐——伦理 (理性)

欲望——宗教 (信仰之跃:爱)

#摘录 #享乐 #欲望 # # #拉康 #精神分析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