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早期的networking小技巧
最近工作刚刚满两年,逐渐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打工人”心态。初出茅庐时,因为经历了academia到industry的转变,几乎没有工业界的人脉。又因为是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垂直领域就业,往往从背景比较相似的前辈身上能获取更相关的经验。因此,分享一些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拓展人脉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在转行、刚刚完成转行的朋友,或是还在职业早期探索方向的伙伴。
Here she finds herself.
最近工作刚刚满两年,逐渐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打工人”心态。初出茅庐时,因为经历了academia到industry的转变,几乎没有工业界的人脉。又因为是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垂直领域就业,往往从背景比较相似的前辈身上能获取更相关的经验。因此,分享一些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拓展人脉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在转行、刚刚完成转行的朋友,或是还在职业早期探索方向的伙伴。
今天被问到一个问题:“我感受到你和过去很不一样了。似乎过去的那个脆弱、不成熟的自己在逐渐离开你。你怎么想?”
“我想从事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这是一个贯穿我人生的问题。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努力地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人们常嫌弃西雅图冬日湿冷、阴暗、无聊。但我却在三年前的冬天第一次见到这个城市时,就将她列为我最喜欢的美国城市。今年冬天,当我花了一周在城里漫游时,更加确认,比起周边的壮丽风景,这个城市里也藏着许多熠熠发光的好去处。将这些好去处记下来,化作一封我写给这个城市的情书。
一年多前我搬来西雅图时,最渴望的就是在本地找到一家文具店。我心目中的文具店,明亮温暖,整整齐齐地摆着店家精心挑选的商品,同时还有自己的文化,能把书写、绘画和创作的spark joy传递给顾客们。因为我心目中已经有了独一无二的快乐补给站,所以后来的巡店之旅都有点像是在找它的影子。这实在有失公平。因此,今天尽量从比较neutral的角度来聊聊我在西雅图逛过的“文具店”吧。在这里,我把能买到较多书写绘画材料的店铺都算上啦!
四只小小的玻璃杯,在今天牵动了我关于漂泊的愁绪。18岁之前,我只住过两个家。小学的时候听说同学和亲戚们搬进崭新明亮的新屋子,我羡慕极了。18岁之后,我离开家,开始了漂泊。想在情绪流淌之时,把漂浮在岁月之河上关于每个“家”的碎片打捞起来,免得日后都忘了。
机缘巧合发现了这部剧,被杂技、现代舞和戏剧结合的表演形式所吸引。看到trailor之后,当即买了当晚的票就去看演出。
记录现场演出,包括戏剧、脱口秀、演唱会etc。凡是neoDB找不到合适条目的都堆放到此。
2023年的喝茶记录。持续更新中。
因为第一次的观感很好,在看过《In Between》之后的一周,选择再走入剧场看第二次。在《佛堂》中看到了更多的细节,有了新的体悟,于是想要再为它写一篇观后感。